编者按:《经济日报》2019年12月9日09版刊发了《武汉汉口北迈向智能商贸物流新高地——重现“货到汉口活”》,全文如下:
汉口依托长江、汉水两条黄金水道,历史上曾有过“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的商贸繁荣景观,素有“货到汉口活”之誉。
至近代,万里长江横贯东西,京广高铁纵行南北,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两条大动脉的黄金交汇成就了武汉“九省通衢”。
党的十八大以来,武汉市委、市政府认识到,武汉要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影响力,首先必须在突出市场功能上下功夫,成为交通、物流、商贸、金融、信息等生产要素聚集的“大市场”。这样才可能辐射、引领、带动全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如今,昔日武汉“商根”汉正街北去20余公里的武汉黄陂区,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正成为“大市场”的新代表,以多产业聚集,多平台搭建,多链条延伸,不断熔铸新业态,引领国内传统商贸市场转型升级,重现“货到汉口活”。
打造中部的“进博会”
11月28日,第十届汉口北商品交易会在武汉黄陂区汉口北开幕,来自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品牌厂商以及国内各行业重点商贸企业携数万种优势产品集中参展。汉口北电商直播产业基地、汉口北智能仓储中心同时揭牌,为全球客商开启“网红批发零售”新生态。
本届“汉交会”按照打造中部“进博会”目标,共设立进口商品、酒店用品、劳保用品、文体用品、智能家居、汽车、食品、服装、母婴用品等30大主题展区,进口商品展区面积比去年扩大一倍,并开设了俄罗斯、法国、印度、巴基斯坦、南非、匈牙利、泰国、尼泊尔等国家特色馆,土耳其水晶灯、澳大利亚深海鱼油、日韩美妆、俄罗斯蜂蜜等进口商品应有尽有。
黄陂区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立华表示,作为国家商务部重点支持的全国性大型商贸活动,“汉交会”自2010年起,已成功举办九届,逐渐从“中国内贸第一展”成长为内陆地区最大的国际化采购交易盛会。“如今,产业互联网正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下一个趋势,也是传统批发市场过寒冬、练内功、提效率的最重要手段。‘汉交会’将不再是线下‘赶集会’,而是线上线下批发零售交易全场景融合的生态圈。”
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阎志介绍,10年“汉交会”,也见证了汉口北从一片不毛之地向全国规模最大的现代商贸物流平台跨越。汉口北2016年获批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是全国唯一市场内设置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的大型市场,成为中西部重要的出海口。市场将依托批发交易,建设长江青年城、设立汉口北万国城、引进大型酒店、建设游乐设施和餐饮配套,打造湖北商业交易和现代供应链管理枢纽,为建设中部强大市场贡献了坚实力量。
“从2010年第一届65亿元成交额,到2018年第九届的345亿元,‘汉交会’的‘吸金’能力足足翻了5倍多。”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朱勇毅说,经多年经营,汉口北不断完善仓储、物流、产业链要素聚集等功能,积极推进商品贸易直播化,是践行国家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平台经济战略的先锋,为全国各地的商品交易市场提供了全新的发展路径。
形成“买全球卖全球”格局
2019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奋力把武汉建设成“内陆消费中心”,同时还要“持续释放内需动力,培育中部强大市场”。
随即,武汉市出台了《全市加快新消费引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到2021年,武汉将成为现代化商业聚集地、国际化消费目的地、便利化时尚宜居地,打响“武汉购”品牌。同时,通过若干年持续努力,建成立足中部、辐射国内、面向世界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在武汉市黄陂区,一个集小商品、农副产品、家具、建材、汽配、金属材料、农机及电子产品等十大市场集群、六大工业园区的商贸物流产业新城正在崛起,成为这个“大市场”的龙头和引擎。这就是国家商务部重点支持的国家级商贸物流枢纽区——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
随着汉正街代表的前店后厂、多业态混杂经营模式日渐式微,以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为代表的分区规划、多业态合理布局,线上线下联动,内外贸结合的新型商业模式迅速崛起,数百年的厚重商脉在重心迁移进程中得以传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