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达尔港因靠近霍尔木兹海峡而具备成为海上石油运输枢纽港的潜力。其能否如市场预期那样成为中国油运解套马六甲航线困局的“金钥匙”。
去年1月30日,巴基斯坦内阁批准将瓜达尔港的经营权从新加坡国际港务局(PSA)移交给中国海外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外港口集团),2月18日双方签署转交协议。
中国获得瓜达尔港经营权的意义被外媒无限放大,称该港将成为连接中国、阿拉伯海和霍尔木兹海峡的走廊,促进该区域的石油运输和交易。如果完全开发,瓜达尔港能将被陆地包围的中亚与世界其他区域更好地连接起来,强化巴基斯坦的对外贸易,为其带来大量经济利益,并能使大容量的货船驶进主要海洋。一旦陆上交通问题得到解决,或中巴油气管道项目成真,瓜达尔港可直接用于向中国西部地区运输石油和天然气,由此,中国进口中东石油的海上距离将从目前的1.2万公里缩短至理想中的2000公里左右。
瓜达尔港转手至今一年有余,如今的瓜达尔港离外媒鼓吹的可解套中国油运马六甲航线困局的目标似乎还很遥远。
港口近乎闲置
4月24日,巴基斯坦总理Nawaz Sharif视察瓜达尔港时评论称,瓜达尔港现状离初建时欲与迪拜、新加坡和香港等港口比肩的设想相差甚远。瓜达尔港现有码头岸线602米,年集装箱处理能力50万TEU,干散货处理能力480万吨。而据巴基斯坦港口与船务部介绍,自建成以来,瓜达尔港尚无任何产品出口,只有小麦和尿素进口,无论是集装箱还是干散货吞吐量都与港口设计处理能力缺口巨大。
瓜达尔港之所以未能发挥预期功能,与其建设、运营和管理几经易手不无关系。2001年5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巴,两国政府签订协议,确定瓜达尔深水港项目由中国政府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并计划分两阶段兴建完成。2002年3月22日,瓜达尔港正式开工。按照协议,瓜达尔港由中国交通建设旗下的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总投资2.48亿美元,其中中国政府应巴基斯坦请求一期投入1.98亿美元,占该期工程费用的69%。2007年,瓜达尔港在中国的协助下投入运营,随后通过国际招投标的方式确定由PSA和两家巴基斯坦企业共同负责管理经营,时间为40年。之后,瓜达尔港连年货运量不足,经营难以为继,大部分时间里,瓜达尔港基本处于闲置状态,要靠卡拉奇港分出一部分货物,才能勉强维持运营,因此巴基斯坦政府一直考虑将瓜达尔港的运营控制权交给中国。
瓜达尔港之所以成为各方争抢的香饽饽,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瓜达尔港位于巴西南部俾路支省,距离港口城市卡拉奇约533公里,距离巴基斯坦和伊朗边界120公里,濒临阿拉伯海,离全球石油生命线——霍尔木兹海峡约400公里,堪称印度洋上的咽喉要地,又是巴基斯坦难得的深水良港。进港水深超过15米。一旦建成并完善,其将可能成为欧洲、非洲和西亚地区与远东地区海上交通运输枢纽,也会是中亚地区通往印度洋的最近出海口。
中国看好瓜达尔港除其地理位置重要之外,或还有为国家能源运输安全寻求额外保障的考量。
石油中转设想
能源战略专家指出,随着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当前进口石油的4/5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马六甲海峡已经成为与中国经济安全息息相关的“海上生命线”。 然而,马六甲海峡的安全现状并不乐观,这条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管的海峡仍然受到海盗与恐怖主义活动的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通过与巴基斯坦的商业合作模式获取能源通道的做法无可厚非,这既是维护国家利益的要求,也是保持地区战略平衡的需要。
在此背景下,除了港口设施升级和兴建集装箱及油轮码头外,瓜达尔港的最大可能是成为中巴油气管道的一个起点。来自中东和非洲的油轮、散货船和集装箱船都可以直接停靠该港,将石油、天然气和其他商品经由巴基斯坦运抵中国。这样,未来来自中东乃至非洲的油气资源都可以从这里通过管道输往中国,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和地理阻隔。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赵干城认为,如果经营得法,瓜达尔港将极大提高中国能源和贸易的海上运输安全,一旦陆上交通问题得到解决,瓜达尔港可直接用于向中国西部地区运输石油和天然气,且路程最多可缩短85%。
然而,早在建设初始,瓜达尔港并没有按照停泊油轮的国际标准设计,建成近7年来,由于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瓜达尔港作为中东和非洲能源进口枢纽的地位始终无法,因此瓜达尔港所具备的战略价值至今仍处于潜在阶段。理论上,它可以把波斯湾运出的海上物资,通过陆地通道运往中亚、中国等地;但反观现实,该港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欠缺,至今只扮演着杂货码头的单一角色。况且,把石油通过陆路运到中国还需铺设油管,且跨境管线铺设走向不明。
理想何时照进现实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