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货轮正在变大,相当大。可如果考虑到亚洲的产量与欧美的消费量,这也许就显得不那么令人吃惊了。但这些巨大的货轮是否就是世界贸易异常失衡的象征呢?
猜一猜,什么东西颜色是蓝的,长度达到四分之一英里(约400米),高度超过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
每艘这样的船都能装得下足以建造八座埃菲尔铁塔的钢材,或者18000个二十英尺国际标准集装箱。如果把这些集装箱堆在纽约时代广场上,箱子的高度将比广告、路灯和一些建筑还高。或者再打一个比方,如果我们有一列长度为1英里(约1.6公里)的火车,每个车厢都装两层集装箱,那么如果要把这些集装箱装完,我们需要超过三十列火车。在这些集装箱里,我们能装上36000辆小汽车或者8.63亿罐烤豆子。
Triple E并不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船。最大的船是20世纪70年代建造的“超大型油轮”(ULCC),但是早在几年前,所有长度超过四百米的超级油轮都已报废,其中有几艘服役时间还不到十年。目前仍有几艘相对较短的超大型油轮仍在服役。但许多巨型集装箱船仍在建造之中,且数量在不断上升。
早在25年前,就有大船因为宽度过宽而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第一批超巴拿马型船能装载4300个标准集装箱。但这个数字大约只是目前记录的保持者马可波罗号的四分之一,隶属于达飞轮船的马可波罗号能够装载16020个标准集装箱,于2012年11月首次下水。
现在造船工业正在讨论超苏伊士型船(超苏伊士型船在通过苏伊士运河时会搁浅)。但是很快,他们将会面对国际海运航线上的另一个瓶颈——马六甲海峡。马六甲型船能够装载30000个集装箱。
目前的超大型船还是能够通过苏伊士运河的,但是,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港口能够容纳这些船。在美国,这样的港口一个都找不出来。
即将下水的Triple E只有一个使命,就是服务于马士基公司(世界上最大的海运公司)所谓的钟摆航线——在亚洲和欧洲之间来回运输。
集装箱船进化史
TEU: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s二十英尺国际标准集装箱
Triple E将满载货物抵达欧洲,然后空船返回(在任何给定时刻,全世界海面上20%的集装箱船船舱里都是空的。)
保罗·戴维是哈奇森港口控股公司的员工,他在英国费利克斯托港工作,费利克斯托港是少数几个能够处理类似于Triple E的港口之一。保罗说:“许多年来,船变的越来越大。对港口来说,挑战就在于投资必须领先于即将到来的海运能力革命,并努力在接下来的行动中先人一步。”
“当你有了更大的船,你就能更有效地运输更多的货物,那么运输每吨货物所消耗的燃料也会变少。”——Unni Einemo可持续海运
《箱子—集装箱运输船如何使世界变小,世界经济变大》(The Box - How the Shipping Container Made the World Smaller and the World Economy
Bigger)的作者马克·莱文森认为,世界港口的产能过剩意味着竞争的激烈化。港口运营者不能落于人后。
“港口都面临着一场十分艰难的竞争。因为基本上所有运输者都对他们说,‘如果你不扩展港口,如果你不造新码头,如果你不造深水港,如果你不装高速起重机,我们就停到别的港口去。’”
现在这些海洋巨兽也成为了港口面临的另一大挑战。
船东还希望装卸工作能在24小时内完成,这会引起一串连锁反应:为了应对激增的运输量,港口需要更多的存储空间,陆运与海运的衔接也需加强。
费利克斯托港处理了英国42%的集装箱贸易,每天有58趟列车进出。港口将在今年开放第三个码头作业点,并将列车的车次加倍。
更大的船在水中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大船造成的冲击会使得停泊于港口的其他船只脱锚。1912年泰坦尼克号开展处女航时,港口中的客轮纽约城号蒸汽船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柏克德工程公司的港口工程师马克说:“现在,随着运输量的增加,这样的情况越来越频繁。一个简单的处理方法就是让大船减速,然后用几艘拖船来增加其机动性,但这会增加成本。”
现在世界上共有163艘能装载超过10000个标准集装箱的大船,但是包括马士基舰队的20艘Triple E在内,其中有一百二十多艘仍在造船厂内建造。
要记住:国际海运业的碳排放量已与国际航空业接近。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的调查,2000年国际海运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当年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7%。随着这些切割海洋的利维坦(圣经提到的海中巨兽)数量不断上升,它们将会逐渐成为绿色消费的关注点。然而,马士基公司却辩解说Triple E是最环保的集装箱船。(Triple E即3E,分别代表规模经济(economy of scale),能源效率(energy efficiency)和环境改善(environmentally improved)
虽然Triple E比艾玛·马士基号长宽各多三米,但是比起能装载15500个标准集装箱的艾玛·马士基号,Triple E的货运能力比它高16%。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