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运港:
目的港: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澳洲国际空运-新冠肺炎疫情对船配供应影响几何?

 海运新闻     |      2020-03-03 16:37

  2020年初,一场源于湖北武汉,后迅速扩散至全国甚至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的生活、企业的生产带来了巨大影响。船舶工业作为劳动密集型和国际化程度较高型的产业,这次疫情造成的国内外人员和物资流动困难,对我国船舶工业供应链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一、对国内配套供应商的影响,有逐步好转迹象

  我国的船舶总装工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三大造船基地,经过多年的船舶配套产业链建设,我国大量船舶配套企业位于上述基地内,主要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湖北、山东、辽宁等省市。由于此次疫情主要在湖北,而其他船舶配套省市受疫情影响较小,因此不同地区船舶供应链企业受疫情影响各不相同。根据目前疫情发展情况初步估计,湖北以外地区,船舶配套企业受疫情的直接影响将在1~2个月,此段时间企业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而复工后,企业需要3~4个月消化前期产品订单的积压。而湖北地区的船舶配套企业受疫情的直接影响将在2~3个月,复工后将需要5~6个月消化此处疫情的影响。

  (一)疫情中心的湖北,企业短期内难以复产

  湖北是我国船舶工业的重要省份,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年鉴,2018年湖北省拥有船舶工业企业37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778.9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9.9亿元,占全国的11.8%,船舶工业从业人员约3.5万人。

  湖北拥有船舶配套企业22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家,包括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宜昌船舶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是我国重要的船舶配套基地之一。湖北作为此次疫情的中心,目前船舶配套企业基本处于完全停工的状态。根据湖北省政府发布的公告,预计企业3月10日后才能逐步复工,而武汉船舶配套企业完全复工的时间有可能更晚。从武汉1月23日封城,到企业全面复工,预计疫情对湖北地区船舶配套企业的直接影响将在2~3月,将直接导致企业现有生产完全停工。

  由于部分湖北船舶配套企业是湖北外船厂和配套厂商的重要供应商,因此短期不开工将直接影响全国范围内部分产品的供应,对部分外地船厂近几个月交船计划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全国其他地区,受疫情影响有限

  除湖北地区外,作为全国船舶配套链核心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拥有大量的船舶配套企业,尤其是长三角地区,既有内资企业,又有外资企业,基本可以提供船舶的所有配套设备。

  上述地区虽也受疫情影响,但随着疫情逐步有效控制,企业已经逐步开始复产。目前影响企业复工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外省市员工难以到位,企业面临人员紧缺;二是交通物流限制,原材料、成品等运输困难。但目前这两方面的情况正在逐步缓解。人员流动方面,目前多地通过组织包车等方式,加快外地人员到位;在交通物流方面,目前除湖北以及部分疫情严重省份外,部分省份正陆续解除对高速、国道限制,估计更多省份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后会迅速跟进相关措施,缓解物流的压力。

  根据目前进展,全国除湖北地区外的企业运转将逐步恢复正常。因此,此次疫情对这些地区企业直接影响估计在1~2月,一旦恢复正常运转,船舶配套企业有望在3~4个月将受影响的产品交付工期赶回。

  综合来看,受此次疫情影响,由于船舶配套企业1~2个月的停工,短期内会对船舶供应链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目前疫情逐步缓解,企业有望逐步生产复工,疫情一旦解除,企业也将通过调整生产组织模式等方式,将滞后的生产进度抢抓回来,尽最大努力减少对全年生产经营的影响。

  二、对国外配套供应商的影响,不容乐观

  当前,虽然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逐步控制,但国外呈现出大规模暴发的态势,尤其是在与中国船舶配套紧密相关的韩国、日本以及部分欧洲国家,且当前疫情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疫情短期内仍难以结束。

  随着多年的发展建设,我国绝大多数船舶基本可以实现国内配套,但仍有部分产品或者零部件需要从国外进口。目前,我国船舶配套设备年进口金额为10亿美元左右,主要产品包括船舶柴油机及零件、推进器、压载水处理设备、舵机、发电机等设备。其中韩国是我国船舶配套设备进口的最大国家,主要进口设备包括船舶柴油机及其零件,锅炉等机电设备。

  因此,随着韩国等其他国家疫情的暴发,预计在未来3~4个月或更长时间内,其船舶配套企业生产以及国际物流等不仅将对我国船舶配套企业关键零部件进口造成影响,也将对船厂部分船舶配套设备按期装船造成较大影响。

  三、此次疫情对船舶配套企业的启示

  此次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船舶生产及配套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对企业应对突发情况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人员、物流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如何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的影响?由于船舶建造为定制化、按订单生产,其供应链与普通批量化产品有所不同,因此船舶配套企业要结合其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应急预案,以最大限度减少疫情等突发事件对企业以及船厂生产经营的影响。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一是加快自动化、智能化工厂建设力度。船舶配套生产大多为非标准件,企业难以保持一定的安全库存,一旦人员难以到位将直接影响企业生产。因此,在国家大力推行智能制造的背景下,可逐步加大企业自动化、智能化制造水平,实现工厂少人化。

  二是利用数字化提升远程服务能力。在人员流动困难下,部分现场服务措施实施困难。因此企业可将数字化融入产品售后服务中,通过在线监测、远程诊断、VR/AR等技术,实现远程服务。

  三是生产制造多中心化。从这次疫情影响来看,如果企业仅在一地具有生产能力,一旦该地区生产受阻,将对企业带来毁灭性打击。因此,建议有条件企业,在生产布局时充分考虑备灾方案,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易地备份,从而可以减少突发事件对企业经营影响。

  总之,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正处于低迷时期的船舶配套工业带来一定挑战,但我们相信,疫情总会结束,船舶供应链企业应积极策划,最大减少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跨境铁路
多式联运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详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详情
广州 南非 26 22 16 详情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详情
宁波 欧洲 37 27 23 详情
香港 南亚 30 27 25 详情

在线咨询-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