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船务首席执行官张松声表示:“我们出售部分船舶是因为买家报价高于市场预期,而不仅仅是为了筹集资金来偿还债务。”
为了回应公司的不实猜测,太平船务发表了一项声明,对有关“公司破产”的“谣言”和“虚假主张”进行反驳。
张松声表示,最近几个月,太平船务出售一系列资产,筹集了10亿美元,但这并不是为了削减债务,而是为了有效应对市场宏观经济的不利因素。
太平船务是新加坡最大的集装箱班轮公司。在过去的16个月中,太平船务已经出售了其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胜狮货柜运营的工厂。同时还出售了其在Pacific Direct Line中的控股权以及十几艘船。
总体而言,一系列的抛售行为已经为公司筹集了10亿美元的总收益。张松声承认其中一部分将用来偿还未偿债务,但他坚持认为,这些交易决策并不是在财务压力下执行的。
劳氏日报(Lloyd’s List)评论道:作为家族企业,太平船务的第二代接班人显然渴望解决众多媒体长达数月对其家族企业财务状况的负面报道。
太平船务涉嫌拖欠大量燃料费,导致旗下一艘船在1月份被一家供应商扣押。市场将其最近的资产抛售行为以及与燃料供应商之间的紧张关系,与该公司不断严峻的现金短缺情况联系起来。
围绕公司的猜测促使其在本周发表声明,对有关“破产”的“谣言”和“虚假主张”提出反驳。
声明中写道:“ 太平船务澄清这些谣言完全是虚假的,从中得出的信息和内容是没有根据的。”
该公司表示,该公司及其在中国的子公司“已完全恢复运营”,该公司“一直在稳步发展,目前正在为疫情后的强劲反弹做积极准备。”
声明中还表示:“面对日益复杂和不确定的全球市场环境,太平船务通过优化服务航线来保证公司的弹性,继续专注于亚洲、中东、非洲、大洋洲和南美这些关键市场。
张松声宣称:“我们的战略业务整合能让我们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市场红利,将继续夯实在南北航线中的领先地位。”
上个月,太平船务向塞斯潘(Seaspan)和万海航运出售了6艘12,000 teu级别的集装箱船,同时这批船的价格高于账面价值。
张松声在接受采访时对劳氏日报表示:“我们出售部分船舶是因为买家的报价很诱人,而不仅仅是为了筹集资金来偿还债务。”
塞斯潘(Seaspan)和万海航运披露的信息显示,这笔交易对每艘船的售价超过9000万美元,高于2015年与扬子江造船厂建造的平均新船价格。
从这些数字来看,塞斯潘(Seaspan)和万海航运似乎为购得的集装箱船支付了合理的价格。
包括这些船在内,太平船务今年已售出从扬子江造船交付的12艘12,000TEU系列集装箱船中的七艘,除此之外还出售了另外三艘其他船只。在此之前的一年也出售了大约六艘小型船舶。
张松声解释说,公司决定从今年早些时候退出跨太平洋航线,从而导致部分吨位的集装箱船需要对外售出(包括12,000 TEU船舶)。
“这些船以前是与中远海运集运联合提供跨太平洋服务,但当我们决定退出该贸易协定时,这些船就成为了过剩吨位。”
去年6月,当美中之间的贸易摩擦升级时,太平船务首次开始评估跨太平航线服务。
张松声指出,两个贸易大国之间的报复性贸易关税导致公司最终决定退出跨太平洋运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出现的贸易流向变化迹象,进一步支撑了太平船务这一决策。
张松声表示:“我们认为,与跨太平洋航线和亚欧航线相比,南北航线的贸易和南南贸易的市场表现力将会更加强劲。”
太平船务保留了五艘12,000 teu船舶,其中四艘仍在红海进行贸易运输,另外一艘为非洲提供服务。
公司同样选择放弃了PDL 60%的股份,以一个不错的价格卖给Neptune Pacific Line,后者目前持有该合资企业40%的股份。
张松声认为PDL提供的新西兰与南太平洋之间的服务,是太平船务整体业务的“非核心”部分。
至于将胜狮货柜(Singamas)的工厂出售给中远海运,他作出的回应是公司将不再承担集装箱的建造费用。
“集装箱制造的利润率很低,市场对集装箱的需求非常不稳定,并且受贸易量波动的影响较大。随着不断严格的环保和劳动法律,像我们这样的外国公司要维持其制造业务在中国的经营变得越来越困难。”
但将这些业务以38亿元人民币(约合5.4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中远海运,出现了明显的亏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