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希诺和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联合研发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在全球率先开展临床研究,是全球首个进进临床研究阶段的新冠疫苗。
2020年的最后一天,中国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郑重承诺将为全民免费提供新冠疫苗。自2019年年底,新冠大流行阴影一直笼罩在人类头顶,中国政府的这一承诺如同一道曙光,拨云见日。
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宇学峰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过往的这一年里有太多的没想到,“有的时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实是防不胜防,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些技术平台,我们希看能够最快的速度开发出疫苗来。”
7种研发中的新冠疫苗类型。图片来源:中科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等人论文“Viral targets for vaccines againstCOVID-19”。
但要知道的是,病毒作为地球上丰度最高的生物,国际物流,其数目超过所有细胞生物至少一个数目级,能消灭或者遏制病毒的疫苗至今仍然有限。
宇学峰同时说,“但是说句心里话,从开发埃博拉疫苗那会儿开始,河池物流 ,我之前就没想到我们会往做埃博拉。你会考虑到像SARS、MERS都是冠状病毒,但你知道新冠病毒会是什么特点吗?你也不可能往提前判定有这么一个东西。”
当天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还传来重磅消息:国药团体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这意味着始终处于全球新冠疫苗研发第一方阵的中国疫苗将“有资格”助力全球重启。
不过,目前这些根据紧急使用条例批准、附条件批准的首批新冠疫苗也将受到持续监测,具有公共安全属性的它们不收留出现纰漏。
回看这一年,全球新冠疫苗的研发实际上堪称“闪电速度”。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近日刊发的一篇报道分析,这可能深刻改变疫苗科学的未来。这得益于一些新技术的成熟,更得益于从未有过的人力和资金的集中投进。
在前后两任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所长胡志红、陈新文主编的《普通病毒学》一书中,他们是如此解释这两大路径的重要性的:卫生的改进大大减少了人类与病原微生物的接触和感染;疫苗接种则主动加强了人体预防病原微生物的进侵感染和由其引发的疾病。
截至目前,COVID-19大流行席卷全球已一年有余,近180万患者付出了生命,全球经济和社会遭受重创,人类在保持社交间隔和常戴口罩中期待疫苗已久。但疫苗研发从来不是一件因外界期待就能一蹴而就的工作。
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曾益新描述了中国第一支附条件上市新冠疫苗的诞生之路:4月2日,全球第一个新冠灭活疫苗获批开展Ⅰ、Ⅱ期临床试验,到6月23日,全球第一个启动Ⅲ期临床试验,再到6月24日,经过严格的程序,依法依规审批开展紧急使用。再到7月份以来,多个疫苗陆续到境外往开展Ⅲ期临床试验。再到今天第一个疫苗附条件上市,我国的疫苗研发工作始终处于全球第一方阵。
史无前例的“闪电开发速度”
这两大进步明显降低了人类因传染病而导致的死亡率。
“在疫苗研发生产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放在第一位。”曾益新夸大。值得期待的是,中国的新冠疫苗还有着更多“后备军”,到目前为止,中国5条技术路线14个疫苗已经进进临床试验,其中3条技术路线5个疫苗进进III期临床试验。
双方此前还合作开发埃博拉疫苗。“我们必须时刻有这种打‘遭遇战’的预备,平常要把自己的技术平台、科学思路要理顺,要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空运报价 海运价格,你才能够尽快地把这个事情做起来,”宇学峰说。
疫苗是希看。中科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等人近日在《自然综述-免疫学》发表了一篇题为“Viral targets for vaccines againstCOVID-19”的进展综述论文,开篇写道:COVID-19已经蔓延到220个国家或地区,导致广泛的社会和经济破坏。迫切需要研制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以帮助结束这一大流行。
另外,在目前的全球疫情大流行下,疫苗的投进使用并不意味着可以立即放松警惕。疫苗本身会遭遇它的强敌:病毒突变。近期在欧洲多国出现的新冠变异毒株B.1.1.7已开始引发外界对此的担忧。
疫苗的使用是否会成为全球疫情防控的根本转折点?究竟,在过往的100多年中,人类公共卫生领域取得的两个最重要的成就:一个是卫生,另一个就是疫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