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早晨,KDF的运-12从内罗毕伊斯特利的莫伊空军基地腾飞。坠毁在Taita Taveta县的沃伊。坠机事故发生不久后,肯尼亚野生动物服务局(KWS)官员和肯尼亚警察便赶赴事发现场进行救援工作。
运-12F按照中国民航CCAR-23-R3和美国联邦航空总署FAR23适航标准设计。机体结构设计寿命达5万小时,或累计6万次起降循环。其搭载两具加拿大普惠PT6A-65B涡桨发动机,驾驶舱选用霍尼韦尔Apex系统。腾飞滑跑间隔为575米,着陆间隔在630米。出勤可靠率达到99%。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事故中,一名机组成员身兼三职,导致分身乏术。而且7名旅客中仅有2人系安全带,导致所有乘客均负伤。
运-12早在1985年便获得中国民航总局颁发的中国首个民用飞机型号合格证。在1990年获得英国CAA、1995年获得美国联邦航空总署认证。
运-12是中国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生产的一款小型双发涡桨多用途运输机,它在运-11的基础上改进后研制的。哈飞生产了大约30架运-12(I),后来就进行改进并命名为运-12(II),它换装了功率更强大的发动机。
由于相关资料有限,肯尼亚空军运-12事故具体成因还是一个迷。我们参考国内的事故调查资料可以看出,运-12涉及事故均为人为事故。
2013年5月15日,中国飞龙通航的运-12(B-3801号机),在沈阳桃仙机场执行熟练飞行任务时,坠毁在桃仙机场24号跑道端约1.2公里处。事故导致3人受伤,无人遇难。
2014年5月12日,肯尼亚空军的一架运-12,从萨尔瓦多WAK机场飞往加里萨机场时失事。事故导致1名飞行员遇难。
运-12大多事故都是因人为操纵不当导致
调查组认定,飞龙航空事故属于重大飞行事故,事故原因是由于飞行员范围规定,在不具备目视飞行条件下,不按照仪表程序飞行。在能见度不佳的天气环境进近过程中,盲目下降高度,导致飞机撞山失事。
运-12(II)首飞于1984年8月16日。其搭载两具PT6A-27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搭配哈兹尔螺旋桨。运-12的最大腾飞重量为5.7吨,可以收留纳17名乘客和2名机组成员。基本用于短途通勤和运输任务。
运-12具备结构可靠、安全耐用、造价低廉、多用途等优点,先后出口至20多个国家,数目高达百架。最新型号为运-12F,其最大腾飞重量提升至8.4吨,商载提升至3吨。
运-12按照中国民航CCAR-23-R3和美国联邦航空总署FAR23适航标准设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