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上市公告书中显示,早在2007年末太平洋与云大科技换股时,太平洋证券即无控股股东和单一实际控制人。固然在2007年3月1日,太平洋的股东北京玺萌置业、北京华信六合、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资、大华大陆、中储发展和云南国资经营公司六方即签订了《一致行动协议》,跨境铁路 国际物流,约定在决定公司重大决策时作为一致行动人共同行使股东权利,共同成为太平洋证券的实际控制人。但是,从近三年太平洋证券的经营来看,这个实际控制人做得十分委曲。
所幸,太平洋证券的股东已经有了整合的兆头,太平洋证券的各个业务在2010年也有所起色。金元证券券商行业研究员曾强表示,证券公司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也许召募资金之后,克服了净资本的限制,太平洋证券就能够进进一个快速发展的通道。
同一份增发预案,同样的表述文字,三年前未能通过90亿元增发,三年后往事重提,而且方案做得如此守旧,国际货运 空运价格,是三年间主营业绩无增长,还是董事会没信心?
根据太平洋财务数据,其净利润在2007年60919万元,2008年亏损63525万元,2009年40534万元,2010年前三季度14880万元。由此,看不出增长与衰退,似乎资本市场大环境的剧烈变动掩盖了实际控制人缺失所带来的障碍。
另一位券商研究员则表示,都控制相当于没有控制,没有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给太平洋证券带来的后果显而易见。在已上市的15家券商中,太平洋应该是资质最差的一个了。
根据证监会2008年颁布的相关条例,净资本规模是考核券商的重要指标。假如此次增发成功,对于提升太平洋净资本及业务扩展将是一大利好。
2007年末,王超任独董,廖一任太平洋总经理,王大庆任董事长;四个月后,京东物流独立 ,廖一辞职,王超任总经理,王大庆仍任董事长;2008年9月,太平洋修改了《公司章程》,规定总经理为公司法定代表人,而在此前,法定代表人一直由董事长王大庆担任;2009年7月,董事长王大庆辞职,与其同时辞职的还有一名监事。
实际控制人空缺,治理层变更
上述券商研究员表示,“复杂的人事变动背后实在是股东利益的争夺,这增加了太平洋内耗的剧烈程度。”
主营业务倒数,三年仅分红3000万
根据WIND数据统计,以2010年前三季度已经公告的数据为标准,太平洋证券的营业收进、净利润、每股净资本以及代表经纪业务的手续费和佣金净收进在15家上市券商中均是倒数第一,固然2010年承销业务有所起色,但仍在倒数前三之列;至于资产治理业务,太平洋证券目前还尚未开展。
一位太平洋证券的内部人士透露,“在太平洋,会经常感受到一种无领导状态,助理物流师考试 ,而且政策制定和创新非常缓慢。”
治理层内耗,自然无心经营。无论是经纪、自营还是承销,太平洋近几年的表现,都不算突出。而这次50亿元募投项目能否为太平洋证券带来转机,或许更加取决于公司股东能否齐心协力做事。
“太平洋证券的资本实力和资产规模仍显偏小,在国内仅属于中等规模的券商,无论是公司的净资产还是净资本,与位居前列的证券公司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这句同时出现在2008年预增方案和2011年预增方案中的自我先容,可以说是太平洋证券的真实写照。
正由于净利润较少,太平洋上市三年来,只在2010年以每10股派0.2元的标准为所有股东分红3000万元,数目之少,几乎创所有上市券商分红之最。
实际上,太平洋的治理层也在上市之后出现了较大变更。通过现任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王超的升迁路径可见一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