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运港:
目的港: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香港机场、昆明机场和厦门机场均接近30% -国际空运

 空运新闻     |      2021-02-04 03:54

  日均中转人次在1000以下机场有28个。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2 :2017-2019年我国千万机场境内中转

香港机场、昆明机场和厦门机场均接近30%
-国际空运

  2、中转吞吐量占比情况

  6、国际旅客吞吐量总体情况

  上海浦东、乌鲁木齐、北京首都、重庆江北等4个机场日均中转人次在500人以上。2019年度上海浦东的境内中转旅客同比增幅超过了50%,但其它三个机场同比降幅较大。

  厦门机场的第六航权旅客量比肩成都机场,超过昆明机场,跨境铁路 国际物流,位列全国第7。

  这里的中转总量是指境内-境内、境内-境外、境外-境内和境外-境外的四种中转量之和。从日均中转量上看, 2019年,香港、北京、上海和广州的4个机场构成第一阵营,日均中转人次都继续保持在10000以上,并都实现了5%以上的同比增长,尤其是香港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在旅客吞吐量同比下降的情况下,中转旅客量还分别取得了10%和6.4%的增长。

  中国民航已经进进新发展阶段,航空客运发展的根本宗旨是为了旅客的出行更加便捷,高质量的中转产品是实现这一宗旨的重要载体,更高层次的国际化是实现这一宗旨的重要方式。本文对41个吞吐量千万级以上的机场的空空中转和国际业务情况作了一般性先容,希看能够抛砖引玉,引发同行对吞吐量千万级以上机场的中转业务和国际业务展开进一步的讨论,进而对航空公司和机场的战略规划和运行治理做进一步的思考。

(注:银川和烟台机场2017年数据未统计)

  从表中可以看出,民航局十三五规划中重点打造的10大国际关键,哈尔滨不在列表中。其余9大国际关键,除西安外,基本上处于除香港、台北机场以外的前10地位,其跨境中转业务的发展与其在民航国际关键布局体系的重要地位较为吻合。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首都机场固然是内地第一,但是仍未恢复到2017年的水平;白云机场已经连续三年压过浦东机场,但只有香港的40%左右。

  在所有日均中转人次达100以上的千万级机场中, 2017-2019三年来,实现境内中转旅客量持续增长的有石家庄、武汉、兰州、南昌、合肥、贵阳、呼和浩特、宁波等机场,其中同属于首都机场团体的南昌机场、石家庄机场、呼和浩特机场分别实现了50%、20%、12%以上的持续增幅。单从2019年度同比增幅看,半数以上的机场实现了20%以上的境内中转旅客增幅,最突出的是兰州机场,增幅高达72%以上。(境内中转详情见表2。)

  首先对本文的中转数据做一个说明。本文的中转统计数据来自IATA AirportIS平台的OD数据,跨境铁路 国际物流,其中转旅客的统计范畴是旅客OD中的多段行程在同一张电子客票中的成行记录。例如:假设旅客OD中含两个行程,行程1:HRB-PEK(航班1), 行程2:PEK-CAN(航班2),不论航班1和航班2属于同一航司还是跨航司,只要行程1和行程2在同一张电子客票记录中,则该旅客将被统计为PEK的中转旅客,假如行程1和行程2分属于两张电子客票,则不会被统计为PEK的中转旅客。

  第六航权旅客是我国主要关键机场和周边国家关键机场竞争的主要对象,我们把第六航权旅客从跨境中转旅客中单独列出来看,2019年度41个千万级机场中,有20个机场超过2000人次,如下表4所示。

  结束语

香港机场、昆明机场和厦门机场均接近30%
-国际空运

  三年来,昆明和西安一直是境内中转业务的状元和榜眼,昆明机场日均持续保持在2700人次以上,西安保持在1500人次以上,但2019年度日均中转人次同比都在下降,尤其是昆明机场,降幅高达17%。

表1 :2017-2019年我国千万级机场中转总量

中转吞吐量占比情况

  2019年度,在整个41个千万级机场中,国际旅客吞吐量超百万以上机场有29个,其中有21个机场的国际旅客占比超过10%。

  5、第六航权中转情况

  因此,本文中转统计数据并不包含旅客行程处于不同电子客票的跨航司中转产品的统计数据,可能会与一些全球分销系统(GDS)、在线旅行平台(OTA)、航空公司、机场、咨询机构等单位的统计数占有差异,敬请读者知悉。假如要计算中转吞吐量,请将本文附表中的中转人次统计数据乘以二。

香港机场、昆明机场和厦门机场均接近30%
-国际空运

  1、中转总量情况

  本文所述国际旅客吞吐量是指国际始发旅客量、国际到达旅客量以及跨境中转旅客吞吐量的总和。国际旅客吞吐量大小是机场国际化程度的直接体现,表5具体列明了我国千万级机场2017-2019年三年来的国际旅客吞吐量和国际旅客占比情况。

  厦门机场在业内比较低调,但其跨境中转旅客2017年就超过了日均1300人次,且三年来一直在持续增加,2019年度的日均已超过1800人次,位列全国第8。沈阳机场自2018年12月开通沈阳-洛杉矶航线后,实现了跨境中转旅客的跨越式发展,2019年度,仅沈阳-洛杉矶航线就贡献了近3.7万人次的跨境中转旅客,占比高达68%。

  从表中可以看出,上海浦东的国际旅客占比已持续超过50%,而且每年都在稳步增长,2019年国际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国际旅客占比已高达53%。首都机场的国际旅客吞吐量比较稳定,维持在3200万左右,国际旅客占比约三成。白云机场的国际旅客吞吐量也是连续三年稳步增长,国际旅客占比已超过31%。

  日均中转人次在1000-10000之间的有9个机场,其中台北机场日均超过7000人次; 昆明机场同比降幅较大,日均人次跌落5000以下;深圳机场2019年度中转旅客大幅增长,增幅达40.7%,三年来日均中转人次首次突破2000。

  从中转占比的角度看,我国机场的确比欧美关键机场逊色较多;但从中转吞吐量的角度看,中国已有5个机场的超过500万人次,有2个机场超过1000万人次,与航空关键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正在缩短。

  上图可以看出,从中转旅客吞吐量占比来说,2019年度,中转旅客吞吐量占比排名前20的千万级机场,除了香港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外,其它各机场中转旅客占比情况在三年间变化不大。香港机场的中转旅客占比稳定在25%以上,尤其是在2019年度,在旅客吞吐量同比降幅4%的情况下,中转旅客量逆势增长了4%,占比接近30%。北京首都机场2019年度中转旅客的占比又重新回到了10%以上。 广州白云、上海浦东三年来中转旅客占比约在12%左右,台北机场11%,昆明机场占比不到8%。除上述机场外,其它机场的占比都在5%以下。

香港机场、昆明机场和厦门机场均接近30%
-国际空运

  2019年日均境内中转人次在100-500之间有17个机场,日均境内中转人次在100以下的有16个机场。

  4、跨境中转情况

表3 : 2019年我国机场跨境中转旅客量TOP25

  随着中国民航发展的“转段进阶”,中转业务和国际业务在大型航空公司和大型机场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中的地位更加凸显。本文以2019年国内41个客运吞吐量千万级机场为样本,通过对其2017-2019年连续三年的数据展示,简述其中转业务和国际化业务的发展状况和明显特点。

2019年度国际旅客中的跨境中转旅客占比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跨境铁路
多式联运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详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详情
广州 南非 26 22 16 详情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详情
宁波 欧洲 37 27 23 详情
香港 南亚 30 27 25 详情

在线咨询-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