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作为国际物流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深圳空派
海运新闻 | 2021-03-26 06:25
通过集装箱生产企业进步产能和班轮公司加快空箱回运,目前,我国主要港口空箱短缺题目暂时
缓解。
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出口在往年创下历史新高后,今年前2个月再次大幅增长超过50%。而作为
国际物流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超过九成以上的货物进出口运输依靠
海运来完成。因此出口实现“开门红”,意味着对
海运运力的大量需求。
上海航运交易所3月19日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为1908.09点,仍处于高位,不过相比此前高点出现明显下降。有关专家预计,目前一箱难求、运价高企的“非常态”现状,将在今年五六月份得到缓解。海运将回回到运力过剩、运价下跌的常态。假如盲目上新船,将面临运力浪费、恶性竞争的局面。
制造新船固然可以直接解决运力不足的题目,然而张守国以为:一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二是本钱高,经济账不划算。他说:“很多成熟的船型一般只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就可以交船了,比过往有大幅度提升。但是(仍然需要)一年多。而且船舶是重资产的行业,像集装箱船需要上亿美元的资金投进。”
出口大增,可营运船舶基本全部投进营运
面对航运市场突如其来的“牛市”,班轮公司全面投放运力,以期缓解运力短缺题目。中国船东协会副会长张守国告诉记者,可营运的船舶已基本全部投进营运。“据我们把握的数据,未投进营运运力已经从此前的约12%,下降到目前2%左右。这2%的船并不是不投进营运,而是由于船只需要检验,或者面临证书到期需要重新勘验发证以及其他技术性原因,不得不停运。实际上能投进的已100%投进营运。”
前一段时间,不但“缺船”,更严重“缺箱”。由于海外疫情尚未得到控制,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地港口不中断有从业职员感染新冠肺炎,导致劳动力短缺,从而使得港口、仓库、堆场、内陆运输等各个环节操纵效率降低,码头拥堵,船舶、集卡、仓储等物流周转效率大幅下降,也导致大量空集装箱滞留国外,加重国内“缺箱”的紧张局面。中国船东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投进箱量、回收箱量之比约为3:1。
张守国说:“大多数船公司判定,目前这种情况到今年下半年可能得到比较明显地缓解。从世界范围来说,恢复到相对正常以后,船公司的运力还是过剩的,竞争将会异常激烈,将要面临运价大幅下降的恶性竞争。我们以为,解决目前困难,同时要兼顾到长期控制本钱、进步效率的现实题目。”
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仍处于高位,但明显下降。(图片来源:上海航运交易所官网)
为了解决这场海运风暴、畅通国际物流服务稳外贸工作,此前,中国船东协会、中国港口协会联合主要班轮公司和港口企业发布联合倡议,提出了优化运力,满足外贸运输需求;多措并举,提升空箱保障能力;强化合作,国际物流,畅通集装箱物流供给链;创新手段,进步服务效率;加强自律,依法合规收费;共克时艰,建立新型合作关系等6条措施,努力做好我国外贸出口运输保障工作。
业内建议:签订长期运输服务协议,铁路运输
上海空运,平抑市场波动风险

可以说,在海运物流这样一个涉及外贸企业、货代公司、航运企业、集装箱车、码头、集疏运等多个环节的产业链条上,任一环节出现堵点,都可能导致整个产业链停摆。如今,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各环节也在努力调试,共同努力克服不利影响。
业内预判:“疯狂”海运下半年将明显缓解
2021年03月25日 14时 央广网
主要港口空箱短缺题目暂时缓解
张守国表示:“货物运输到港后,还要通过火车、汽车等方式运输到终极用户手中。等待用户卸货后,再将空箱运回。然而国外物流体系不畅导致空箱回调严重迟滞。比如美国部分港口,原来集装箱船舶等泊时间为三天,现在可能需要六到七天,极端情况下可能超过半个月。”
“疯狂”海运年中有看缓解
央广网北京3月21日消息(记者佟亚涛)据中心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报道,往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货物贸易回热,带动国际海运需求大幅增加,多地港口出现集装箱一箱难求、海运运价高涨等题目。为何会出现这一情况?又如何破解海运运价高企的困难?
张守国也建议,货主企业要与船公司签订长期运输服务协议,以平抑市场波动风险。他说:“货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应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海运市场波动风险,通过自身或者委托货运代理企业与船公司签订中长期运输协议,有效锁定船舶运力和运价,在运力得到保障的同时,有效规避市场运价剧烈波动的风险。”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