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推动“四型”机场建设同时,浙江将打造服务民生、融合发展的具有浙江辨识度的通用航空先行示范省。
按照2025年,年旅客吞吐量5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0万吨的需求,加快完成杭州
机场三期新建航站楼及陆侧交通中心工程,谋划杭州
机场四期改扩建等。强化机场与城市之间高速、快捷的地面交通联络。在接进地铁1号线、7号线的基础上,加快建成机场轨道快线,
海运报价
国际快递,推进三线快慢并行,实现30分钟通达中心城区,1小时
覆盖杭州都市圈。引进杭黄、杭绍台、沪乍杭等高铁,加强空铁运行协同和流程优化,实现1小时高效
覆盖全省及长三角主要城市。完善机场周边高快速路网体系。

建设布局公道的通用机场网9个运输机场兼顾通用航空功能。推动运输航空与通用航空融合发展,支持船山机场打造成为华东地区通用航空特色基地,嘉兴、丽水等新建运输机场同步建设通用航空配套设施。
构建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依托建德省级飞行服务保障中心,提供低空飞行、气象、情报服务,提升全省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能力。在已建成的绍兴新昌、湖州德清、船山普陀等3个市级飞行服务中心基础上,加快建成温州文成、金华东阳、衢州开化等7个市级中心,构建“1(省级中心)+10(市级中心)”全省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
建设人文机场。加强文化彰显,在机场主题理念宣传、文化表达、形象系统设计方面融进具有
浙江特色的吴越文化和江南文化。

构建服务多元的低空航线网打造安全高效的飞行保障网培育杭州机场国际关键功能加快衢州机场迁建工作,将衢州机场建设成浙皖闽赣四省边际地区的重要机场,浙西旅游特色机场,服务浙皖闽赣四省交界处旅游经济
发展和航空出行。
“十四五”时期,浙江将培育杭州机场国际关键功能,提升甬、温、金义航空关键能级,高质量推动“四型”机场建设……
构建航空应急救援指挥平台。搭建起协调联动的航空应急救援指挥平台,规范应急救援直升机的调度使用,实现航空应急救援需求的快速响应和受理。建立应急救援航空网络。布局5架以上常年备勤直升机,建成1个航空应急救援主运营基地+10个常态化备勤基地,在全省高速公路和三甲医院等重要节点公道布设一批直升机临时起降点,支持丽水、衢州等山区县市建设通航应急救援点,逐步形成
覆盖全省、辐射浙闽赣边界区域、长三角区域的航空应急网络。搭建“空中120信息平台”,打造全省30分钟应急救援网络。

建成嘉兴、丽水机场。将嘉兴机场建设成专业性航空货运关键和长三角航空多式联运中心,服务长三角核心区航空货运市场需求。将丽水机场建设成浙南地区重要的旅游机场,区域性通用航空基地,服务区域航空出行和地方特色旅游业发展。提升船山、台州机场服务水平。将船山机场建设成浙东中型国际机场,长三角重要的通用航空基地和航空产业制造基地配套机场。将台州机场建设成浙东南沿海地区中型国际机场,
铁路运输
上海空运,结合地区产业上风发展航空货运功能。
按照2025年,年旅客吞吐量2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万吨需求,
加快推进宁波机场四期扩建工程,新建第二跑道、T3航站楼及配套设施,扩建货运设施,建设机场交通中心。谋划建设高铁宁波西站,推进宁波机场“空铁一体”综合交通关键建设。结合宁波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研究新增1-2条轨道引进机场。按照2025年,年旅客吞吐量2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8万吨需求,推进温州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新建第二跑道、T3航站楼,改扩建T2航站楼和货运设施,着力提升机场保障收留量和效率。谋划研究第三跑道和跑道延长,新建T4航站楼及配套设施、货运设施。加快建成投用温州机场综合交通中心,引进市域铁路S1、S2线等轨道交通。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提升甬、温、金义航空关键能级“十四五”浙江通用机场重点项目建德千岛湖通用机场改扩建、东阳横店通用机场改扩建,新建宁海通用机场、杭州湾通用机场、泰顺通用机场、开化通用机场、文成通用机场。此外,《
规划》还明确,要构建人民满足的航空客运体系、打造保障有力的航空物流体系、培育全国领先的航空产业体系等。
“十四五”浙江运输机场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杭州机场三期、丽水机场、台州机场改扩建等续建项目,有序推进嘉兴机场、
宁波机场四期扩建、温州机场三期扩建等开工项目,谋划推进义乌机场迁建、衢州机场迁建项目。
——航空保障能力更加充分。全省运输机场数目达到9个,通用机场数目达到20个以上,基本实现全省航空服务全覆盖,“市市有通用机场”。新增航站楼面积80万平米、货站面积60万平米,运输机场客货保障能力实现倍增。机场综合保障能力、运行效率、航空服务覆盖率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航空关键功能明显提升。杭州区域关键机场能级明显提升,国际航空关键功能明显增强,基本构建与杭州国际化大都市发展定位相适应的国际航线网络,国际国内航线达到720条以上。
宁波、温州机场区域关键功能明显增强。加快推动杭州、宁波、温州机场引进高速铁路,集疏运能力明显增强。——航空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全省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1亿人次,年均增长15%,其中杭州机场达到5500万人次,进进全球前50大机场行列,
宁波、温州机场突破2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150万吨,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30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0%、16.8%。全省机场国际及地区通航点总数达150个以上,机场放行正常率达到85%以上。——通用航空产业蓬勃发展。建成布局公道、保障有力的通用机场基础支撑网,有效覆盖、交旅结合的低空短途航线网,辐射全域、快速响应的航空应急救援网,安全便捷、优质高效的飞行服务保障网,通用航空年飞行总量达到5万小时,打造具有浙江辨识度的通用航空先行示范省。——区域经济支撑更加有力。
加快建设杭州、宁波等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形成2-3个产业生态完善、本地配套齐全、上风突出的临空产业集群,
民航在浙江省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中的动力源作用更加凸显,在港产城融合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
规划》提出:到2025年,浙江总体上要围绕“123”目标,协同共建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即:
1个关键——高水平打造杭州机场国际关键,建成客货并举、服务一流的聪明机场;
2个格式——推动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两翼齐飞”,实现航空服务省域全覆盖、A类通用机场设区市全覆盖;
3个体系——构建人民满足的航空客运体系,打造保障有力的航空物流体系,培育全国领先的航空产业体系。

构建交旅结合低空航线网。依托低空航路,以偏远山区和海岛等交通不便地区为重点,积极开辟船山—文成(泰顺)、开化—船山等航线,保持现有短途运输航班的常态化运行,逐步构建联通全省的低空航线网,打造全省空中1小时交通圈。依托省内及周边优质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山、海、湖、景特色的航空旅游精品航线。根据市场需求支持东阳横店等机场有序发展公务航空。有序发展无人机物流。

实施《浙江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20-2035年)(修编)》,到2025年形成“9+20+X”的通用机场布局。

温州龙湾国际机场。
民航是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和引擎。为推动浙江省民航高质量发展、加快民航强省建设,近日,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印发《浙江省民航发展“十四五”规划》。
建设平安机场。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建立安全隐患零收留忍长效机制,推动各运输机场完善安全治理体系(SMS)和航空安保治理体系(SeMS)建设,全面实施安全绩效治理。建设绿色机场。打造资源节约型机场,优化运输机场平面布局和功能分区方案,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实施航站楼建设;推动机场节能治理,积极应用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打造低碳减排型机场,优化机场用能结构,提升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建设聪明机场。发挥“数字浙江”先发上风,将杭州机场打造成为全国聪明机场标杆,引领全省乃至全国聪明机场的发展方向。
健全响应快速的航空救援网建成20个A2级及以上通用机场。结合公共服务、市场消费、产业发展等需求,在现有11个基础上,新建宁波宁海、温州泰顺、衢州开化等9个通用机场,改扩建杭州建德、东阳横店等通用机场。
推进非关键机场协同发展金华义乌国际机场主要服务义乌国际贸易商都和金义都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辐射浙中和华东地区重要的航空物流基地。按照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5万吨的需求,开展两条跑道,实现军民航分区相对独立运行,飞行区指标4E的前期研究。加快机场集疏运体系布局,深化金义东城际铁路、金华至义乌沪昆高铁三四线与机场的衔接研究。
布局建设一批其他起降场地。在偏远山区、海岛地区、三甲医院、旅游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布设一批起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