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运港:
目的港: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上海 聪明海关服务促经济发展

 新闻     |      2020-05-21 16:49
图集 上海海关试点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技术切换业务演练 陈君言摄 上海海关派员帮助自贸区企业用户开展自助申报陆开摄 上海海关派员指导客户进行海关税费支付陆开摄 上海海关技术处派员进行信息系统程序调整贺菁摄   企业货车过卡口时,电子系统自动审核车辆信息进行放行黄尚尚摄   值得一提的是,一组数字与之形成对比:2017年1至8月,上海关区货物进、出口海关通关时间分别为21.67小时和1.35小时,较2016年全年进、出口海关通关时间分别缩短26.44%和32.02%。   数字的背后,源自海关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海关信息化水平的进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推进“放管服”改革等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海关总署相关部署要求,上海海关充分依托信息化手段提升通关时效、加强监管,将科技手段全面融进业务改革、内部治理以至口岸建设等各个领域,不中断创造先行先试的经验,努力打造“理念领先、技术先进、治理科学”的聪明型海关。   深化改革“新引擎”   近几年,改革已步进攻坚期和深水期,落地生根的任务愈发艰巨,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创新转型的先行者,上海海关一直把“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   海关实施的一系列改革任务涉及众多配套信息化系统建设和技术支持保障工作,上海海关技术部分针对海关改革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大课题,主动思考、认真研究,切实做好提前参与和顶层设计,突出重点,集中气力抓好分类通关改革、通关作业无纸化、上海自贸区、全国通关一体化等重点项目。   上海海关是首批开展分类通关改革试点的海关之一,并在全国海关率先实现了关区全覆盖。与之相配套,上海海关开发了风险监控辅助决策系统、舱单风险分析系统、企业治理信息系统等一系列应用项目,同时完成了审单治理监控分析系统、法检商品预录进检控系统和EDI预录进规范申报辅助系统开发,有序推进“一次申报、分步处置”和货物放行信息电子化治理等业务改革项目,率先启动存量报关单证档案电子化试点工作,为改革的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奠定了基础。   此后,上海海关按照总署同一部署,深进推进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开发“担保验放”模式和随附单据事中补传的新功能,开发报关单随附单据上传功能,在所有现场单位推广报关单修改/撤销无纸化试点应用,2017年1至8月通关作业无纸化率达到95.3%,业务规模居全国海关首位。   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为更好地适应改革创新和现代物流需要,推进贸易便利,上海海关依托信息化手段支撑了建区以来自贸区海关各项业务改革,组织开发自贸区海关监管信息化系统,为企业提供“上风集成、资源整合、分工专业、功能互补”的一体化通关服务,帮助企业提速增效,最大限度地开释自贸区改革红利;在自贸区海关监管信息化系统中新增“智能化卡口治理”模块,将卡口治理信息化系统与监管车辆备案、物流监控、机场货站治理等系统联通,实现物流数据的联动和共享。2016年自贸区一线进、出境均匀通关时间分别较区外缩短79.1%和11%,企业通关本钱降低10%,一线进出境风险自动判别、自动验放比例超过90%。   2016年开始,上海海关承担了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   在这次改革试点中,上海海关充分以科技手段优化关区业务现场通关治理体系,建设舱单风险分析系统,实现舱单加解锁、报关单布控等功能;新增报关申报电子委托代理功能、数据分析与参数评估功能;更新了3000多台EDI报关客户端,完成“自主报税”“汇总征税”“报关代理电子委托”等多项重大功能调整。   针对超长时间未放行报关单缺少有效解决手段的题目,上海海关自主开发应用“上海海关通关时效监控系统”,在具体单证层面对“24小时内申报未放行报关单”“超长时间未放行报关单”等项目进行实时自动监控,督促有关现场单位及时予以处置,避免环节衔接不紧密、工作疏漏等影响通关时效;在宏观时效层面定期分析查找影响通关时效的典型题目,优化流程、岗位和业务操纵,科学调配监管资源。2017年8月,运用该系统对超期未放行报关单的处置率达98.14%。同时该系统在利用中还揪出了个别企业的不法行为,为维护通关作业秩序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体现业界科技创新能力的标志之一。上海海关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推动大数据应用,瞄准“机器代人”目标,在第三方智能算法专家团队辅助下探索开展商品回类智能判别研究。   回类智能判别模型依托税则、海关回类决定书、社会化预回类咨询建议书、报关单历史数据及各类互联网信息等多种数据源,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智能处理技术,为商品名称、规格型号等描述性信息的文本特征向量建立数据挖掘模型,对计算机进行练习学习并形成人工智能知识,目前该模型对84、85、90章节商品回类的自动判别正确率已超过80%,为通关作业提速增效打下了基础。   聪明监管“助推器”   业务与科技的不中断融合,为海关监管方式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在海关监管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或缺的作用。   有句话说得好,“管得住才能通得快”。   这些年,上海海关在建设物流监控体系中,注重各项科技手段的集成应用,通过设备整合、流程优化、引进内控机制等措施,严密实际监管,全面提升查验工作质量。目前,已集成视频监控系统、集装箱自动识别检查监控网络、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电子地磅、电子闸门控制系统等多项先进技术,并在全关所有卡口安装使用。   上海自贸区自设立以来,上海海关进一步加快推进自贸区卡口智能化改造,增配光学视频车辆智能识别仪、电子车牌、电子关锁和二维码扫描设备,灵活地实现了卡口新老业务模式的并行运行,并在重点卡口装备H986非侵进式检查设备、大型辐射探测仪器。建设智能视频图像识别和分析系统,运用模式识别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开展应用研究,实现对自贸区货运卡口和行政卡口及其他海关监管场所的海量非格式化视频监控图像进行识别和智能分析。首次实现了用户在手机端接收核放单二维码并在智能化卡口放行的功能。   通过软硬件集成联动,自贸区海关卡口实现了“车辆识别、数据集成、风险提示、道闸抬杆、货物验放”连贯自动化作业。目前共建成智能化卡口通道108道,实现进出区车辆(箱号)识别、GPS核销、关锁解锁、信息比对、单证判定、自动抬杆和底账核注的卡口全自动智能化操纵;过卡流程从“二下二上四敲章”升级为“零下零上不敲章”,均匀过卡时间从6分钟缩短至15秒以内,企业反映车辆周转率有效提升,部分企业物流运作效率提升20%至30%。   此外,利用新技术创新查验工作方法,在洋山海关探索实施集约化集装箱检查新模式,通过整合监控中心和检进设备的整体信息化升级,技检查获率由原2%上升至11%;上线应用单兵设备,自2016年9月开展移动查验单兵试点进行人工查验“现场录进,即时审核”无纸化操纵,目前单兵系统作业率已占全部查验单证的85%以上,带动全年关区均匀查验时间缩短15%;开发4G可视化查验辅助系统,实现移动手持终端通过无线网络即时视频语音交流、图像及视频资料库调阅等多项功能;构建查验信息化平台,搭建海关与港区团体、机场团体的查验信息交互平台,改变现在需要企业递交纸质千航国际单证的方式,推进实现查验全流程无纸化步伐,大大缩短查验前海关业务办理时间,有效提升选查环节的规范化、标准化操纵,对现场查验的作业要求更为精确和有效。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是近年来的国家贸易新兴业态。   2012年,上海市正式获批全国首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以下简称跨境电商)试点城市。为了满足跨境电商贸易的海关监管,上海海关立足上海口岸实际,坚持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不中断创新监管服务模式,建设集备案、通关、布控、统计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上海海关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通关治理系统。   该系统与上海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平台对接,全面把握电商、物流和支付企业向试点平台提交的每一笔交易数据、货物物流数据、资金结算数据,为后续海关监管提供数据支持,为跨境电商海关监管提供专用信息化手段。   自2016年4月8日跨境电商新政落实以来,随着信息系统的完善和企业对新政的理解消化,上海口岸跨境电商进口业态迎来高速发展期,截至2017年8月,在上海有资质开展跨境电贸易务的企业总数为1166家。2017年初,上海海关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通关治理系统正式切换为跨境电商通关治理子系统进口同一版,继续面向上海市跨境电商企业开展高效优质的服务。   风险防控“铁竹篱”   在反腐败领域,科技创新同样是把握先机、克敌制胜的有力武器。   近几年来,上海海关在反腐败领域中充分借助科技手段,加大科技运用,对科技反腐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自行开发了接单环节派单叫号系统、行风满足度测评系统、咨询投诉受理中心治理平台等一系列与廉政相关的信息化项目,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   接单环节派单叫号系统实现了“阳光交单”,最大限度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海关咨询投诉服务网络和行风满足度测评系统对现场执法单位的行风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起到了防范执法、治理和廉政风险的“铁竹篱”作用。   2017年,上海海关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技术开发了海关风险预警处置和审计监视平台,该系统在传统监管、关税、加贸等业务领域外,增加对缉私、稽查作业的正当合规性进行监控,并能基于现有非执千航国际法领域数据进行潜伏风险预警监控,如涉案财物(罚没系统)等,建立一个贯串总署、直属、隶属三个层级,涵盖执法、非执法两大领域的监视监控平台,解决信息系统“烟囱林立”、信息化监视缺乏有效手段的痼疾,实现治理行为“进系统、留痕迹、可追溯、能监视”,从而实现同步防控执法、廉政、治理三大风险的目标。   该系统投进运行首月,共计制发监控核查联系单5593份,处置异常数据18999条,处置异常数占有效数5887条,补征41次,补征税款609次,发现并移交稽查缉私线索共计20条,涉及货值4069.69万元。   互联互通“高速路”   2004年10月,海关总署与上海市政府签订合作备忘录,正式启动上海电子口岸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市商委、海关、检验检疫、工商、税务、外汇、运输等部分的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的电子底账数据,集中存放在一个公共数据中心,实现跨部分、跨行业的数据核查,跨境铁路 国际物流,同时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口岸通关物流信息服务。   上海电子口岸平台上线运行的信息化应用代表项目有:税费电子支付系统项目、EDI报关单申报系统、特殊区域联网监管辅助系统等80余个,门户网站用户逾6万家。   其中税费电子支付系统是科技提升通关时效的又一利器。该系统为企业用户提供7×24小时支付服务,前身是上海海关自行开发的EDI税费电子支付系统。   该系统提供电子支付海关税费的新型服务,用户只要持IC卡,就可通过互联网向银行发指令支付海关税费,而不必开好支票到银行柜台当面付款,不必递交盖有银行收讫章的税单复印件,只要海关系统中能查到已完税即可获放行。企业一票电子支付交易从发起支付请求到收到海关成功核注回执总共用时约30秒,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出口关税征收对出口通关速度的影响。企业用户通过税费电子支付系统可以支付保证金、滞报金、滞纳金等。   针对进出口业务繁忙的大企业,系统还开发了很多特色功能如指定代理支付、成组支付、批量支付等。目前,该系统在上海地区与23家银行实现联网,2017年1至8月上海海关税收电子支付率达96.53%。   此后十几年,基于上海电子口岸平台的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进了密集建设期。   上海海关根据国务院和海关总署关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的总体部署,会同地方政府部分和口岸单位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以通关便利、监管高效为目标全力深化“单一窗口”建设,参与建设了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1.0版、2.0版、3.0版共39个项目中的21项,企业申报项由135个缩减至75个,与上海市口岸办及技术开发机构密切配合,完成上海口岸海关货物申报从EDI系统向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整体切换,进一步提升申报便利性,吸引更多企业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目前上海口岸95%以上的货物申报、100%的船舶申报均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办理,货物申报手续更加便捷高效,船舶放行时间节省0.5到1天。截至2017年8月,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进出口企业、报关企业、运输企业开户达2400余家、运维客户端超过4300个。   另外,上海海关拓展服务企业方式,综合利用“通关宝”移动APP等现有关企交互载体,加快“互联网+”应用,为企业提供通关状态实时查询和通关咨询服务功能。   “通关宝”能提供出口货物物流信息、报关单和新老舱单等业务单证状态、无纸化查验状态、企业年报状态、个人国际邮包通关状态、分运行李通关状态、反垄中断反倾销相关法规、规范申报的查询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极大便利。目前,“通关宝”微信已有关注用户46000人,APP注册用户1000余人,2017年7月网站提供查询服务近1470万次,对往繁就简、进步通关时效发挥了明显作用。   下一步,上海海关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推进“放管服”改革等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海关总署相关部署要求,加强科技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进一步进步通关效率、压缩上海口岸海关货物通关时间,更好地促进海关整体治理效能的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原标题:科技引领提升效能 聪明海关服务促经济发展 +1 【纠错】 责任编辑: 黄浩
国际物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跨境铁路
多式联运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详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详情
广州 南非 26 22 16 详情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详情
宁波 欧洲 37 27 23 详情
香港 南亚 30 27 25 详情

在线咨询-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