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AERSK马士基
Mearsk以自大、死板、守信誉著称,其上缴税收占到丹麦go-vern-ment收入的40%,在丹麦巨牛。其外派人员以素质低著称,例如中国区总经理苏恩深原来在丹麦就是开机卡的司机,据说他填履历表学历一栏从来都是空着。
2.新海丰航运(SITC)
纵观SITC这些年的发展,一直离不开货代业务。这是正是海丰的成功之处,正是强大的货代业务能力促使了海丰的成长。还有就是海丰跟韩国HANJIN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海丰做大的步伐,说是HANJIN成就了今天的海丰一点也不为过。可以说海丰抓住了时代的机遇!
3、万海(WANHAILINES)
万海首辟日本关东、关西分线川航,达到缩短航程,提高船期准确度,并奠定本公司于日本线市场领导者的地位,为传统的台、日航线创造了新纪元。另为了扩大经营规模,服务至东南亚投资设厂的台商,后又陆续开辟了韩、星、马、泰、印、越等航线,经营状况稳定成长,达成维持高装载率之目标。
4、太平船务(PIL)
改革开放后,太平是第一个拿到国内经营资质的国外班轮公司。太平集团的业务分为三个部分,也就是三个子公司:航运公司、造箱厂(造集装箱)、物流公司。太平也是家族公司,创业者张老先生把三个公司交给两个儿子经营。
5、以星(ZIM)
ZIM最早的船是Kedmah,最早属于英国海军,参加过第2次世界大战,上边挂着7星旗,后来就成了以星的标志。开辟了三条重要航线,远东航线,美国航线和欧洲航线。至此,ZIM的全球运输网络初步形成。
多机构公布数字变化比较大,统计的方式不是很统一,根据福布斯公布的大概情况如下:
中远2006年排名世界1016位,航运排名9位(盈利排名)
中海2006年排名世界987位,航运排名第8位(盈利排名)根据一项统计分析显示,全球十大货集装箱船公司运能占全球总运能比例高达六成,马士基航运(MAERSK)、地中海航运(MSC)与达飞(CMA-CGM)前三大航商则占三成以上比重。统计指出,全球十大集装箱船公司在2006年的市场比率已占全球货集装箱船队的60%之多,而十大船公司的总运能亦由254万TEU上升到628万TEU。马士基、地中海航运与达飞等前三大总运能占整体市场的33.1%。自2000年一月至今(二00七)年一月期间,全球集装箱船队运能由515万TEU激增至1047万TEU,呈现103%大幅度成长。据分析,这段期间达飞、中海、地中海航运与赫伯罗德四家公司市场比重急速成长,其中达飞由七年前的2.4%提升至6.5%,中海亦由同时期的1.7%升到3.8%,同样的地中海航运由4.4%上升到9.8%,赫伯罗德由2%增达4.4%。(最新排名出炉运力排名:排名公司名称载位量标准箱增长率1马士基157万56%2地中海航运102万32%3达飞轮船62.8万29%4赫伯罗特45.4万100%5中远39.0万26%6中海38.7万15%7长荣37.7万9%8海皇东方34.2万6%9韩进33.7万9%10日邮28.3万11%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