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出自《老子》第五十八章。《老子》又叫做《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著作,阐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这句话反映出道家哲学中含有的辩证主义思想。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表明了事物中的矛盾对立和同一。“祸”和“福”不仅是一个对立的矛盾,海运报价 国际快递,还可以同一在同一事物中。“祸”和“福”不是完全对立的,还会因不同的时机而相互转换。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福与祸并不是尽对的,它们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一个俗语,出自《老子?道德经》。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结果。暗示人们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志自得满,狂妄自大,反而滋生多难祸,由福转祸;逆境中百折不挠,勤奋刻苦,可变逆境为顺境,由苦而甜的道理。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注解】一、兮: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二、倚:依靠。
三、伏:隐躲。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似义词: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释义:指福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有时福是祸,有时祸是福。万事万物有他的两面性。出处:《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意思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结果。暗示人们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志自得满,狂妄自大,反而滋生多难祸,由福转祸;逆境中百折不挠,勤奋刻苦,可变逆境为顺境,由苦而甜的道理。
【出处】《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意思是:福与祸并不是尽对的,空运报价 海运价格,它们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出自年龄时期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原文如下: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译文如下:政治宽厚,人民就淳厚;政治严苛,人民就狡黠。遭遇多难祸,福禄倚靠着;得到福禄,多难祸潜伏着。谁知道终极结果?这没有定准。正再转变为邪,善再转变为恶。人们对这种正反变化的道理迷惑不明,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因此圣贤的人方正却不割疼人,锐利却不伤人,直率却不放肆,光芒万丈却不刺眼。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谓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年龄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代的庄子并称老庄。《道德经》内收留简介《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年龄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回,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道德经》的总字数由于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马王堆帛书,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经章句》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傅奕《道德经古本》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