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运港:
目的港: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汨罗江读gu还是读mi

 NEWS     |      2024-09-10 12:28

汨罗江到底是读yu还是gu?

汨罗江的汨读作mi第四声,它和汩读音不同,汩有两种读音,分别读作gu第三声和yu第四声。汩的右边是曰,汨罗江的汨右边是日。

gugu形收留水流的字?

汩汩(gugu)

1.象声词。形收留水或其他液体活动的声音。

①《文选·木华<海赋>》:“崩云屑雨,浤浤汩汩。”李善注:“浤浤汩汩,波浪之声也。”

②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那老儿拿起瓢来,揭开蒲墩,舀一瓢冷酒来,汩汩的嚥了。”

③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三回:“池中流水,汩汩有声。”丁玲《阿毛姑娘》:“柔嫩的声音,夹在鸟语中,夹在溪山的汩汩中,响彻了这山坳。”

2.盛貌。

①唐·冷山《诗》之八八:“不肯信受冷山语,转转倍加业汩汩。直待斩首作两段,方知自身奴贱物。”

②唐·唐元结《咸池》诗:“至德汩汩兮,顺之以先。”

③《新唐书·刘子玄吴兢等传赞》:“故圣主贤臣,叛人佞子,善恶汩汩,有所未尽,可为永忾者矣。”

3.沉没;沦落。

①晋·王羲之《用笔赋》:“没没汩汩,若蒙汜之落银钩;耀耀晞晞,状扶桑之挂朝日。”

②《新唐书·萧嵩传》:“始,娶会稽贺晦女,僚婿陆象先,宰相子,时为洛阳尉,已有名,士争往交,而嵩汩汩未仕,人不之异。”

③宋·林逋《杂兴》诗之二:“一壑轻易甘汩汩,铁路运输 上海空运,五门平昔避炎炎。”

4.水急流貌。

①《文选·枚乘<七发>》:“怳兮忽兮,聊兮栗兮,混汩汩兮。”吕延济注:“混汩汩,相合疾流貌。”

②唐·韩愈《流水》诗:“汩汩几时休,从春复到秋。”

③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九章:“晓燕闭着眼睛没有说话,泪水顺着她的脸颊汩汩而下。”

5.比喻文思源源不中断或说话滔滔不尽。

①唐·韩愈《答李翊书》:“当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汩汩然来矣。”

《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公子才把张金凤的一段始末因由……滔滔汩汩的告诉母亲一遍。”

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一章:“不,他还有奇谈汩汩而出。”

6.动荡不安貌。

唐·杜甫《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诗之一:“汩汩避羣盗,悠悠经十年。”

宋·王安石《答王逢原书》:“不见已两月,虽尘劳汩汩,企看盛德,何日忘之?”

清·方文《宝筏禅堂赠大愚越尘二上人》诗之一:“汩汩风尘客,今宵借一枝。”

形收留水流的字,读音为gugu的汉字是:

汩汩,音(gu三声gu三声,字形要区别于“汨罗江”的“汨”:音mi四声)。

另外还有一些叠词用来形收留水流的。例如:

1、潺潺(音chan二声chan二声):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跨境铁路 国际物流,高路进云端。

2、淙淙(音cong二声cong二声):

淙淙悬溜,曖曖荒林

3、涓涓(音juan一声juan一声):涓涓细流,百川回海。


汨汩水流,汨念gu(古)。

汩、汩古义相近,在古籍中常可通用,但现代汉语中已有明确区别。两字左面均为水旁,右面一为“日”,一为“曰”,字形十分相似。汨,音mi(秘),水名。源出湘赣交界处,后与罗水合流,称汨罗江。战国时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因忧国忧民而又自感回天无力,愤而投汨罗而死。从此,这条江在我国人民的心目中有了特殊的地位。

汩,音gu(古),常用来形收留水声或水流的样子,如韩愈诗“汨汩几时休,从春复到

由水流的迅疾可引伸比喻文思的畅达,如说“笔下汩汩而出”,其意同“文思泉涌”。由水流的喧嚣又可引伸比喻世事的纷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跨境铁路
多式联运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详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详情
广州 南非 26 22 16 详情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详情
宁波 欧洲 37 27 23 详情
香港 南亚 30 27 25 详情

在线咨询-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