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运港:
目的港: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沙特阿拉伯空运-通往海运强国之路

 海运新闻     |      2020-02-02 20:14

  在持续5年多的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下,这些成绩的取得,尤为难能可贵。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伴随着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必然是海运大国的成长。中国崛起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海运格局的版图,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增强,中国通往海运强国之路亦将越来越坚实。

沙特阿拉伯空运-通往海运强国之路


  2月12日,一批国产车辆在江苏连云港[-1.58%]港口码头等待出口海外。

  随着世界贸易中心向亚洲转移,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对海运需求巨大,在全球每年新增的海运量中,超过60%是中国的进出口货物,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与此同时,中国造船企业接单量的增长也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由海运大国向海运强国转换的时机已经成熟,当然,这一过程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对中国海洋运输业而言,2013年是一个历史性的年份。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4.16万亿美元,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关口,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截至2013年11月,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7.49亿吨,同比增长9.3%,而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80978万吨,雄踞全球第一;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造船企业的接单量同比增长83.35%,占全球订单总量的38.6%,位居世界第一。

  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伴随着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必然是海运大国的成长

  在持续5年多的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下,这些成绩的取得,尤为难能可贵。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伴随着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必然是海运大国的成长。中国崛起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海运格局的版图,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增强,中国通往海运强国之路亦将越来越坚实。

  海运业是国际贸易的桥梁和纽带,目前全球商品贸易货运量的90%以上是通过海运完成的。西方海权论学者马汉指出:“所有国家的兴衰,其决定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近代以来,有识之士也深刻地认识到“能主管海上贸易,即能主管世界之富源”的道理。孙中山也认为,“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海上权优胜者其国力常优胜……”实际上,在15世纪后,拥有最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国家就拥有了全世界的话语权,新大陆[2.50% 资金 研报]的发现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和贸易的全球化,由海上贸易霸权带来的经济扩张,造成了世界范围内几个海运大国的形成和地位的转换。西班牙、荷兰、英国先后成为世界海运大国,二战以后,美国、日本先后凭借制造业的“世界工厂”地位成为新的海运大国。

  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等天然优良港口的存在,为中国成为海运大国提供了区位优势,即以天津、大连、青岛等港口为支撑的北方航运中心,以江浙为两翼、上海为中心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深圳、广州、香港为支撑的香港国际航运中心。以这三大港口群为依托的三大国际航运中心,在世界海运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国际海运中心经历了由“西欧板块”向“北美板块”再向“东亚板块”的变迁

  国际海运中心的兴衰往往同国际经济中心、贸易中心的布局形态息息相关。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世界贸易中心经历了三次大的转移:从地中海到大西洋[-4.49%],从大西洋到太平洋[-5.97%],并由此形成了三大贸易中心:西北欧、北美和东亚地区。与此同时,国际海运中心形成了由“西欧板块”向“北美板块”再向“东亚板块”的变迁。作为海运大国,其海运装备工业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这在造船业上表现明显。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造船产业重心在逐渐变化,不断由先行工业化国家向后起工业化国家转移。随着中国船舶[-1.74%]工业的崛起,世界船舶市场份额呈现由日、韩向中国转移的趋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海运事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49—1978年,中国海运事业在面临经济封锁的情况下缓慢发展;1978—200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走向深入,中国海运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海运大国地位渐趋形成;2001年至今,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经济融入全球化的同时,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国海运事业也面临着深刻变革,从海运大国向海运强国迈进。

  随着国内市场更加开放,对外贸易的国际环境进一步改善,中国参与世界经济的分工交换,经济对外依存度提高,大大促进了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国际贸易运输量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1999年到2008年之间的10年里,中国贸易增长量占海运贸易增长总量的30%。随着海运大国地位的确立,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全球布局设点的力度加大。中远集团在全球投资经营32个码头,总泊位达157个。“上港集团[0.58%]”成功收购马士基旗下泽布吕赫码头公司25%的股权,这些举措均表明中国港航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初见成效。

  中国海运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保障性、竞争性、引领性协同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跨境铁路
多式联运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详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详情
广州 南非 26 22 16 详情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详情
宁波 欧洲 37 27 23 详情
香港 南亚 30 27 25 详情

在线咨询-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