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建议加快制定和实施面向2035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
一、坚持战略引领,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把握好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的方向
新能源汽车发展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分车型、分区域、分步骤的来开拓应用市场,逐步实现全面的电力驱动,要鼓励公交和公共服务领域率先实现电动化,要发挥生态文明新兴省的引领作用,加大实施“蓝天保卫战”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示范运行,要进一步开放合作,鼓励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参与国际竞争。
新能源汽车首先要加强基础充电设施的建设,推动与能源的融合发展。截至2019年11月,全国充电桩累计已经117.4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49.5万台,同比增加了60%以上。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双向互动,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试点化发展。 推动新能源汽车和信息通信以及智能驾驶、自动驾驶相融合也取得新的发展。把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汽车融合成为一体化的平台,也为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探索了新的技术路线。
四,协调推进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
五,加强政策创新,推动合作
积极稳定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预期。2019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退坡已经超过了70%,到2020年底现在也就是一年的时间了,不要再制定中间的补贴政策,也不要对补贴的产品、技术指标再做新的调整,要让企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退补以后的产品规划和研发工作,满足市场的要求。
我国汽车产业进入了一个市场深度调整的新阶段,新能源汽车同样进入了市场驱动发展的时期,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要坚持战略引领,把握好电动汽车引领转型升级的方向,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议要加快制定和实施面向2035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营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
工信部长苗圩指出,2020年是国务院颁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收官之年,需要在产业发生重大结构性变化的新形势下,突出改革创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我国汽车的产业发展进入了调整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汽车市场逐步触底企稳,未来仍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苗圩介绍,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20万辆,大体相当于2018全年销量。而且从趋势上来看,11月的销量达到10.5万辆,12月的销量达到了16.3万辆,已经恢复到补贴退坡前平均的水平,这表明退补的政策负面影响正在逐渐恢复中。
“这里我也宣布一下,大家很担心,去年7月1号补贴退坡,今年7月1号还会不会退坡?大家放心,今年7月1号不会再进一步的退坡。”
其次是进一步完善双积分政策。2019年7月和9月,工信部两次就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油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修订案公开征求意见,“我们根据社会各方面反馈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准备在近期就要发布,这次政策修订在积分办法两年实施的经验基础上,综合考虑了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旨在构建形成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仍然存在着整体技术储备薄弱、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长期存在的问题,也面临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传统汽车排放标准升级等短期性影响。整个行业依然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苗圩强调更要凝心聚力,变革破局,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强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二是要促进协调发展。工信部将联合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评估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政策,要支持公共领域用车率先实现电动化,要尽早发布双积分的管理办法,要结合行业的发展新情况,科学合理的设计2021到2023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的要求。同时,要引入低油耗车,鼓励措施和积分交易灵活性的机制,进一步完善传统内燃机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的机制,把握好新旧动能转换的节奏。
第四是要扩大开放合作。汽车产业要践行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充分利用共建一带一路等机遇,积极的融入全球汽车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推进新能源汽车与基础设施、标准法规、金融服务协同的走出去,高水平、高质量的融入全球产业体系和国际市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念修认为,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宏观经济回升乏力,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消费意愿有所减弱,汽车市场表现疲软。从中国来看,2018年汽车产销增长出现下滑,中断了连续27年的增长。预计2019年同比下降8%左右。
国家发改委将强化战略引导,聚焦主攻方向,扩大开放合作,积极迎接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革:
二是强化创新驱动,夯实产业变革的基础。统筹政策资源,创新支持方式,加快产业发展重点,由铺摊子扩产能向强基础补短板转变。依托行业领军企业联合产业链的上下游优势企业,聚焦关键领域,开展协同创新,重点攻克车用动力电源、电控系统、车载芯片、操作系统等瓶颈,培育新能源汽车对燃油汽车的替代优势,突破智能汽车发展制约,努力提升产业技术能力,推动产业链现代化。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将持续加强投资管理,防范产能过剩风险。持续完善制度供给,营造良好的应用环境。“我们将加快推进汽车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出台相关的法律政策和标准规范,不断适应汽车研发测试、生产制造、销售使用的新要求,营造鼓励创新、保障安全的应用环境。让各类新技术、新产品在广泛使用中加快迭代和完善,让各种新业态、新模式在丰富场景中加快应用和验证,加速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
王蒙徽:适时扩大智能汽车基础设施和机制建设的试点城市范围
李冶:加强充电基础设施相关行动计划的督促实施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表示,充电基础设施标准体系也在逐步健全。“我们将继续深化互操作性测试,解决车桩兼容的难题;强化标准实施落实,支持充电联盟开展充电设施产品标识评定,规范随车配送充电桩产品标准管理;瞄准充换电新技术发展,组织开展换电标准研究工作,提出电网双向互动技术标准发展路线图。
李冶表示,虽然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较快,但行业仍然面临着基础不牢固、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等问题,因此国家能源局2020年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充电基础设施相关行动计划的督促实施,扎实组织促进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
加快推动先进技术研发。加快柔性充电技术推广应用,加强无线充电、智能充电等关键技术攻关,在重点领域开展充电设施与电网互动实验示范,鼓励V2G等新技术的应用,加强装备研发,依托互联网+智慧能源,提升充电的智能化水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