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进出口政策再成两会热门 或循序渐进向民企放开
海运新闻 | 2020-05-29 05:50
2020年05月28日 17时 金联创能源
网络示意图
今年的全国两会正在召开,成品油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能源安全的重要物资,因而成为全国两会人大代表关注的热点,其中,提倡放开成品油进出口权限再次引发行业人士瞩目。
一直以来,我国成品油进出口资质主要集中在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中航油等少数国有石油企业,每年可获得一定数量的出口配额,民营企业仅在2016年短暂获得过成品油出口配额,之后便无缘操作出口事宜。另外,进口则一直遵循自动许可制度,数量不受国家配额限制,不过考虑到国内供应十分充裕以及利润平衡,所以每年成品油进口数量寥寥。
随着近几年我国成品油资源供应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出口作为缓解供大于求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国家下发出口配额量连年增长,据金联创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前两批次下发出口配额共计5603万吨,同比增长12.07%,且传统地炼以及已经在今年申请成品油出口资质的浙石化、恒力石化两大新兴炼化一体化均未获得配额。
不过我国成品油行业体制改革正在逐步展开,政府也已经不断出台各项政策,来为破除出口环节垄断壁垒做铺垫。
2019年12月4日,中国政府官网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其中第三条,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中明确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原油进口、成品油出口”。
2020年3月31日,国务院官网批复《关于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若干措施》。其中称,支持浙江自贸试验区适度开展成品油出口业务,允许试验区内现有符合条件的炼化一体化企业,开展成品油非国营贸易出口先行先试,酌情按年度安排出口数量。
由于我国成品油领域完全市场化仍需时日,所以短期内成品油出口完全放开的可能性甚微。不过未来随着我国炼油行业炼化一体化产业模式的加快转型,以及原油进口双权放开等一系列改革红利刺激下,中国油企在国际市场的整体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加之流通领域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入,后期对于成品油出口的限制条件有望适度减除,新兴炼化一体化有望成为再次获得政策红利者。
进口方面本身限制条件较少,后期或逐步放开非国营贸易进口渠道。整体而言,我国成品油行业向市场化发展依旧是未来主旋律,进出口政策或将循序渐进向民企放开。
来源: 金联创能源 徐朋
返回首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
起始地 |
|
目的地 |
45+ |
100 |
300 |
详情 |
深圳 |
→ |
迪拜 |
30 |
25 |
20 |
详情 |
广州 |
→ |
南非 |
26 |
22 |
16 |
详情 |
上海 |
→ |
巴西 |
37 |
28 |
23 |
详情 |
宁波 |
→ |
欧洲 |
37 |
27 |
23 |
详情 |
香港 |
→ |
南亚 |
30 |
27 |
25 |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