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资源网2019年10月22日消息:从其航空项目于1919年诞生,到今年为止,GE航空正好走过100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100年里,GE航空在技术创新方面屡次创下各种“第一”的记录。创新,已经融入GE航空的企业灵魂,并将继续保持下去。
渊源:GE进入航空领域
GE航空一百周年的传奇离不开Sanford Moss博士,他于1903年加入GE燃气轮机部(那时GE还没有航空业务部),研究离心式压缩机。无论是燃气轮机还是航空发动机,如果没有涡轮增压器,其推力很难得到提升。
1917年,NASA的前身——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找到GE,希望GE能为Liberty发动机研发一款涡轮增压器装置,使得发动机能够在高原的环境下推力不减。如果没有涡轮增压器,Liberty发动机推力只能达到230马力,无法助力飞机在高空飞行且提升速度。GE在涡轮增压以及材料方面有很多独到的技术,Moss先生接受这个任务后带领一个团队开始研发涡轮增压器。
首先是到海拔比较高的地方进行地面实验。1918年,Stanford Moss团队在一万四千英尺的Pikes Peak山顶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证明发动机加装涡轮增压器之后确实可以保持与海平面相当的功率。1919年7月12日,装有GE涡轮增压器的Liberty发动机在一架法国飞机上进行首飞,到达了一万六千英尺的高度,并在几个月后达到三万英尺的高度,成功地验证了发动机在高空的能力,同时推力没有衰减,这也标志着GE正式进入航空领域。
这是1919年的7月12日,这也是今年是GE进入航空领域100周年的历史来源。
贡献:GE航空研发美国第一台喷气式发动机
GE航空创造了很多的“第一”,包括研发了美国第一台喷气式发动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已经研发了第一台装有喷气发动机的战斗机,但还在实验阶段,没有正式投入战争。真正投入使用的,是1941年5月由英国Frank Whittle研发的涡轮喷气发动机。
美国空军参谋长在英国观摩喷气式发动机后,认为美国非常有必要研发带有喷气式发动机的战斗机,这样才能够在战斗中取得优势。由于GE在涡轮增压器以及压缩方面有很多独到的技术,美国空军选择了委托GE研发喷气式发动机,并建议GE跟英国的Frank Whittle先生合作——因为英国和美国属于战略合作伙伴。GE的Donald Warner先生负责领导研发团队,由于这在当时是一个绝密的计划,这个工作团队还获得了“The Hush-Hush Boys”的别称。他们借鉴了Frank Whittle设计的英国发动机,对发动机涡轮、材料、叶片进行改进,而且加装了自动控制系统,使得Whittle设计的发动机的功能、推力、耐久性以及可靠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1942年4月18日的地面实验非常成功,之后在1942年10月1日,GE把两台喷气式发动机装在贝尔飞机公司制造的XP-59A飞机上,进行了非常成功的首飞。由于这在当时属于绝密计划,所以飞机停在地面的时候,还在飞机前口装上涡轮螺旋桨,且飞行员在飞行时还戴着大猩猩面具。因此,有一次美国陆军的人员看到一架飞机没有螺旋桨,由一个“大猩猩”驾驶在低空高速飞过去,感到非常惊讶。至此,美国第一台喷气发动机诞生。
传奇:纽曼带领GE航空发明超两倍音速发动机
谈起GE航空100年历史,绕不开一位叫做Gerhard Neumann(纽曼)的GE传奇人物。他是一个德国犹太人,1917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德国要求学习工程技术的人员,必须做2-3年的学徒、技工、钳工等等。纽曼先生16岁就开始做学徒,他的导师也是最权威的,对纽曼要求非常苛刻,正是因为这种严谨的精神使得纽曼在工程领域里有很好的钻研品行。
大学毕业之后,纽曼前往香港。当时德国在香港销售飞机、发动机等产品,而纽曼主要负责这方面的维护。二战爆发后,英国对德宣战,纽曼作为德国人并且工作涉及飞机发动机领域,在香港被英国人逮捕了。当时他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方式是被遣回德国,一种是离开香港到别的地方继续工作。纽曼选择离开香港到昆明,并在昆明结识了美国空军中国顾问团的负责人陈纳德。陈纳德很赏识纽曼的航空发动机技术,便邀请他成为顾问团的一员。
1941年,纽曼加入陈纳德组建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者援华航空队,即非常知名的“飞虎队”,成为一名机械师。纽曼先生曾表示,虽然这个决定非常草率,但他从来没有后悔过。通过在飞虎队的多年工作,纽曼对P-40战斗机了如指掌,几乎没有能难倒他的问题;此外他的中文水平也进步迅速,可以完成所有的翻译工作。当时日本的零式战斗机也曾被飞虎队打下若干架,他把各个飞机部件拆下来组装成一个可以飞行的零式战斗机。1948年3月,他来到美国,经过几位专家推荐加入GE航空部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