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运港:
目的港: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为中小机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伊朗空运

 空运新闻     |      2020-07-24 20:30

  民航资源网2020年7月24日消息:7月23日,以“融心聚力共克时艰——推动中小机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民航中小机场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在陕西汉中举行,民航局机场司司长刘春晨就“后疫情时代中小机场的新机新局”发表讲话。全文如下:

  由于规划建设、市场规模和运营本钱等方面先天不足导致的题目和矛盾尚未解决,同时,行业面对的需求、标准和发展环境,也在快速变化,中小机场建设发展面临“四大考验”。一是规划建设的考验,一直以来,中小机场规划建设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个别机场“贪大责备”,投运后市场需求不足导致经营乏力;另有部分机场建成之日即是饱和之时,两者并存。今年上半年中小机场专业工程中标额占到了全国的六成(中小91亿),同比增长188%,整体上呈现出大规模建设的高潮。当前生产业务量的下降给我们带来了冷静思考、科学规划、加快改造的机遇期,如何紧抓疫情窗口期,加快提升改造,为行业恢复增长及未来发展拓展资源空间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考验。二是运行安全的考验,今年上半年,165个中小机场报告各类不安全事件60起,固然事件万架次率同比、环比均有所下降,整体运行安全形势趋好,但中小机场依然是行业安全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上半年中小机场的责任区鸟击事件和征候的万架次率明显高出千万级机场和全国均匀水平;另外,中小机场设施设备配备不足、职员队伍建设不够、“三基”建设不深进等题目也亟需解决提升。三是转型发展的考验,中小机场整体运量较少,2019年165个中小机场旅客吞吐量为9249万人次,仅占全国总量的6.8%,不及首都机场的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占比仅1%。因此中小机场自身运营本钱一直较高,加之不中断受到高铁快速发展等外部冲击,叠加疫情影响后,今年上半年165个机场旅客吞吐量骤降至不到2200万(2191万),均匀13万人次。其中,一季度由2090万下降到1078万,同比下降48%,二季度由2267万下降到1114万,同比下降51%,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倒逼机场转型发展。四是应急处置的考验,在今年这场艰难卓尽的疫情防控战中,我国中小机场和各通航企业、保障单位,保障1002架次通用航空器执行了378次疫情防控任务,累计飞行7189架次。如同10年前玉树“4.14”地震,玉树机场作为唯一的空中救援通道,为多难时救援、多难后重建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更成熟的航空应急体系不止如此,在森林大火、洪涝多难难、地震滑坡、重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中,进一步进步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进一步发挥中小机场在航空应急救援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是对我们提出的新的考验。

  一是筑牢安全基石。加快推进机场SMS建设落地,重点推动《运输机场使用手册》及相关配套文件的修订、做好差异化分析,组织开展SMS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等工作。进一步夯实“三基”,切实加强安全治理职员资质能力建设,全面开展机场运行指挥员等关键岗位的鉴定和考评。切实加强班组作风建设,深进贯彻“三个敬畏”为内核的专题教育。根据《民航局关于促进机场新技术应用的指导意见》,切实推进新技术应用,全面提升中小机场运行安全保障能力。研究对中小机场的安全保障能力进行评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安全发展,坚持“四保”工作要求,落实第五版《运输航空公司、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相关要求,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推进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牢牢守住安全底线,部署开展鸟击防范专项评估和专项整治、机坪运行专项整治等工作,严防关键岗位职员技能生疏、状态下滑带来的风险;充分利用疫情“空档期”做好设备设施的维修维保。扎实开展供电专项检查,按照《关于开展运输机场供电专项排查和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督导全国运输机场全面排查机场供用电安全隐患整改,确保机场供电持续安全。

  二、中小机场建设发展面临四大考验

  下面,我以《后疫情时代中小机场的新机新局》为题,谈几点个人对中小机场的理解,供大家参考。

  中小机场是民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民航业乃至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除了在完善城市地区交通网络、提升地区应急能力和增加就业岗位、拉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扩大地方影响力,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外,中小机场在四个方面越来越显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中小机场是未来机场建设的主力军。自2011年揭阳潮汕机场之后,近9年来我国新增58个运输机场,除大兴机场外,全部是中小机场。目前全国238个颁证运输机场中,年旅客吞吐量200万以下的中小机场有165个,占比达69%。根据《民航强国建设纲要》,2035年要建成450个运输机场,新增的200多个基本都是中小机场。这一轮大型关键机场扩建潮之后,中小机场将成为我国机场建设的主体。其次,中小机场是军民融合的主力军。第三,中小机场是基本航空服务的主力军。支线机场投资少、工期短、网络化的比较上风,使全国运输机场布局相比公铁路网更为均衡,胡焕庸线西侧只有1/6的公铁路网,但有近1/3的运输机场(67个),其中60个是中小机场。全国38个高原机场(18个)和高高原机场(20个)中,有33个中小机场(昆明、拉萨、兰州、西宁、丽江除外),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地区。作为航空网络体系的重要节点,中小机场为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老少边区的人民群众提供了便捷的航空服务,更好地解决了其它运输方式难以满足的出行需求。第四,中小机场是打造现代化国家机场体系的主力军。《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提出了“建设布局功能公道的国际航空关键及国内机场网络”的主要任务。冯正霖局长在往年全国民航机场工作会议上指出,“现代化的国家机场体系,规模是基础条件,收留量是关键资源,结构是内在特征,定位是核心要求。”要想构建起规模具备、收留量适应、结构公道、定位清楚的现代化机场体系,增加机场数目依然是民航发展补短板的必然要求;进步机场保障能力是收留量提升的基础性要求;大、中、小机场协调发展,运输、通用两翼齐飞的机场发展格式是现代化机场体系的目标所在。而相当一部分工作,特别是体系结构和机场定位的调整优化,中小机场是主体。

  我们需要紧抓机遇,勇于变革、积极创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紧抓“三个战略支点”。一是四型发展是根本。我们正处在民航强国建设“转段进阶”的历史方位,四型机场建设是提升中国民航机场建设在安全治理、保障能力、运行效率、服务品质和治理水同等方面的主导方向,要根据《中国民航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明确的五方面主要任务和“一筹划、两步走”阶段目标,用好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参与试点示范项目,促进转型升级。二是聚焦国内是关键。今后一段时间,国内外市场结构将深刻改变,国内市场会成为稳住行业发展的基本盘,航空公司和大型国际关键机场将会把重心转向国内市场,围绕“扩大国内航空需求”为战略基点。目前,各航司已接收33架国产ARJ21支线飞机,通航56座城市,要依托国内市场战略基点的转换,做工作、谋发展。三是服务通航是责任。通航是民航两翼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国防、服务应急、服务通航是中小机场建设发展的标准职能,更是责任所在。中小机场具备保障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的先天上风,现在更要面对现实,要主动加强保障,打破歧视通航企业、拒尽接受通航飞行、保障收费较高、安保查验加码等题目,切实解决通航地面运行保障的困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跨境铁路
多式联运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详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详情
广州 南非 26 22 16 详情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详情
宁波 欧洲 37 27 23 详情
香港 南亚 30 27 25 详情

在线咨询-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