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运港:
目的港: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常石造船是日本第四大船厂 -商品编码查询

 物流新闻     |      2020-08-17 14:19

  今年年初,三井E&S控股决定在2021年3月底之前彻底结束千叶工厂的造船业务,将造船业务整合到玉野舰船工厂以及中国合资船厂扬子三井造船。6月,三井E&S控股又与日本最大的防务团体三菱重工协商,将玉野舰船工厂的舰船业务出售给三菱重工,收购工作预计在2021年10月末之前完成。

  根据克拉克森的数据,玉野工厂目前手持订单量共计5艘,包括4艘散货船和1艘练习船,其中散货船将在今明两年完成交付、练习船将在2022年3月交付。

  据了解,扬子三井造船由三井E&S控股子公司三井E&S造船与三井物产、以及扬子江船业团体合资成立,在往年10月正式开业投产。目前主要建造载重量为8万吨左右的散货船,但计划把生产品类扩大至备受关注的LNG船。此前,三井E&S造船之前曾明确表示,扬子三井造船将开始承接由三井E&S造船设计的多种船型散货船订单,包括三井E&S造船新开发的“neo87BC”型87000载重吨散货船。

  8月5日,三井E&S控股社长冈良一表露了缩小玉野舰船工厂商船建造业务的意向。按照规划,玉野舰船工厂将仅负责现有手持订单的建造工作,而今后的订单则将转交给三井E&S控股与扬子江船业团体的合资船厂扬子三井造船以及合作伙伴常石造船负责建造。

  除了中国合资船厂扬子三井造船之外,三井E&S控股还计划将商船建造工作转交给日本合作伙伴常石造船。不久前,三井E&S控股公布与常石造船达成一致,将子公司三井E&S造船部分股份出售给常石造船。双方计划在今年12月底之前签署终极合同,目标是在2021年10月完成交易。

  在全球造船业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下,曾是日本第二大船企的造船巨头三井E&S控股(原三井造船)连年亏损,不得不“中断臂求生”彻底退出船舶建造市场,其商船建造业务将“转移”至扬子三井造船和常石造船。

  据了解,三井E&S控股的前身三井造船成立于1917年,海运费,最初是作为三井物产的船舶部分。1937年分拆独立后,在1942年重新更名为三井造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三井造船实现了工程业务的多元化。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的数据,2000年,三井造船的船舶建造量仅次于三菱重工,在日本排名第二。

  在逐步退出船舶建造市场的同时,未来三井E&S控股计划扩大船用发动机等机械相关业务,同时还将加速发展在浮式生产储卸油船(FPSO)方面具有上风的子公司——三井海洋开发公司(MODEC),将这两个部分作为核心以实现盈利。

  然而,这两大业务都未能给三井E&S控股带来盈利,造船业务在2020财年为止连续6个月出现赤字。根据三井E&S控股近日公布的业绩报告,4月至6月合并销售额为1607亿日元,比往年同期增加了0.4% ,终极亏损85亿日元,而往年同期盈利24亿日元。

  然而,2000年以来,随着中韩两国造船业的崛起,日本造船业在全球市场份额不中断缩减,三井造船盈利能力日益恶化。2018年,三井造船决定将旗下三大事业部拆分为三家独立子公司,控股公司更名为三井E&S控股(Mitsui E&S Holdings),以代表工厂业务的“Engineering(E)”和代表造船业务的“Shipbuilding(S)”两个字母为新公司冠名。

  这意味着,一旦玉野舰船工厂在2022年3月交付完手持订单现有船舶之后,三井E&S控股将结束船舶建造业务。三井E&S控股计划将玉野的商船部分员工转职到船用发动机等其他部分。

  目前,常石造船是日本第四大船厂,而三井E&S造船则排名第八位。在合并后,两家船厂的商船建造量总计将超过川崎重工,成为仅次于今治造船、日本造船联合(JMU)的日本第三大造船团体。

  通过与常石造船的合作,三井E&S造船希看将商船业务范围缩小到具有上风的大型船舶设计和部分零部件采购上,建造工作则委托给常石造船完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跨境铁路
多式联运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详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详情
广州 南非 26 22 16 详情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详情
宁波 欧洲 37 27 23 详情
香港 南亚 30 27 25 详情

在线咨询-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