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福建试点打造的首条“丝路海运”快捷航线,沿线船舶可享受口岸作业优先办理进境手续、优先安排港口作业服务、优先登临船舶检疫、优先进行装卸作业、优先开展货物查验“五优先”,在港时间可在原基础上缩短10%—20%。便捷高效的码头周转大大节约了企业的本钱,为港口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今后,福建将拥有40万吨铁矿石码头,深水岸线资源上风将得到充分发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发文,明确福州港三都澳港区城澳作业区1号矿石泊位完善相关手续后可接靠40万吨铁矿石船舶。这将满足铁矿石水路运输需求,推动区域铁矿产业加速发展,带动地区及腹地经济发展。
船货“零待时”每年节约数亿元
如今,得益于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码头信息化平台等多种上风,航运企业提前申报的出口货物在运抵码头后,无需查验即可正常放行,由承运车辆直接运至泊位装载上船,减少集装箱在码头内运输和装卸次数,不仅开释码头堆场空间,又实现了运输环节的降本增效。
钢材作为泉州港散杂货运输的重要货种,是支撑泉州港散杂货发展的主要增长点。6月,泉州港深沪作业区又新增钢铁外贸进口业务,进一步优化市场布局、实现错位发展。泉州港石湖作业区实现了整车拆箱业务的常态化运营,上半年累计接卸“五菱汽车”整车集装箱大柜866个、汽车1732辆,国际货运 空运价格,预计年接卸量将达6000至7000辆。
7月11日,首艘32万吨超大型散货船“优雅”轮顺利靠泊在湄洲湾港罗屿作业区9号泊位,刷新了该港停靠大型散货船的载重吨位纪录。当月,湄洲湾港东吴港区东吴作业区东1号、东2号泊位扩能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扩能后,两泊位分别为15万吨、10万吨级通用泊位,扩建形成的70万平方米综合性堆场,成为福建省内沿海港口的最大散杂货堆场。
“时间就是金钱。”今年以来,厦门港实施集装箱货物提货单和设备交接单电子化操纵,普及推广港口使费“结算直通车”,试行集装箱货物“卸船直提”“出口直装”……一系列举措实现船舶“零待时进出港”,货物“零待时作业”,为产业每年节约本钱数亿元。
通江达海,“丝路海运”点亮了浩渺大洋上的座座港口。依托“丝路海运”建设,厦门港日渐成为备受青睐的出海口和中转站。今年6至7月,厦门港的国际中转业务同比增长超过30%,成为发展新亮点。
今年上半年,江阴铁路支线货物进出港42.9万吨,同比增长3.68%。通过水水中转、海铁联运方式,经福建港口进出的大宗货物1738万吨,同比增长17.5%,其中通过海铁联运方式进出1056万吨,同比增长3.5%。
“丝路海运”是我国首个以航运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品牌和平台,已发布了“港口中转”和“海铁联运港站”两项服务标准,服务标准化、运行便捷化、治理智能化不中断推进。今年上半年,以“丝路海运”命名的航线共开行了1128个航次,集装箱吞吐量98万标箱。目前,“丝路海运”品牌同盟成员累计达163家,涵盖港口、航运、物流、贸易、金融、科技、生物制造、法律、科研等领域,福建省港口吸引力明显提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