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5日
5.龙头企业带动增强。“十二五”以来,绍兴深进开展“三名”企业培育、“双百”企业示范等企业培育工程,推进企业向“总部企业、上市企业、高新企业、著名品牌拥有者和国标行标制定者”的“五型”企业方向发展。2015年,全市拥有销售收进超亿元以上企业1407家,比2010年增加352家;其中超10亿元以上企业151家,比2010年增加45家;海亮团体、盾安控股、三花控股等10家企业年销售收进超百亿元。全市共有上市公司60家,其中“十二五”期间新增19家,上市公司数目列全国同类城市前列,上虞区成为省级上市公司引领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试点。
一、发展背景
6.产业平台贡献突出。“十二五”以来,绍兴以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和现代产业集群培育为主抓手,着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做大做强产业发展平台。滨海新城开发建设有序推进,绍兴高新技术开发区、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相继成为国家级园区,绍兴纺织印染、嵊州纺织(真丝)、新昌装备制造成功创建国家新型产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柯桥纺织、诸暨大唐袜业、嵊州领带和新昌轴承成为省级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2015年,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规上产业完成销售6056.0亿元,实现利润357.1亿元,分别占全市的66.6%和67.5%,相比2010年进步7.8和2.3个百分点。
2.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十二五”以来,绍兴积极以新兴产业培育引领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15年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兴信息等六大新兴产业实现规上总产值3157.3亿元,占规上产业比重的32.5%,较2010年进步12.1个百分点;纺织、机械、化工、轻工食品等四大传统产业实现规上产值5512.9亿元,国际物流,占规上产业比重的56.8%,较2010年下降11.6个百分点;基本形成以纺织产业为主体,机械电子、医药化工等特色产业为支撑,新材料、节能环保、新兴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式。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绍兴产业经济极不平常很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严重复杂的宏观形势和长期积存的矛盾题目,绍兴以推进省级产业转型升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相继作出培育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建设产业强市以及“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等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市产业经济的总量规模不中断壮大,质量效益不中断提升,朝着产业强市的目标不中断迈进。
现将《绍兴市“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国际物流,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分、各单位:
3.创新能力不中断提升。“十二五”以来,绍兴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创新要素不中断集聚,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2015年,全市规上产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5.7%,较2010年进步10.7个百分点;拥有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591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0家和省级以上首台(套)83台(套),分别占全省总量的13.3%和17.2%;拥有柯桥纺织产业创意设计基地等2家省级产业设计基地,200余家企业建立了产业设计中心,年产业设计及相关服务业收进8.5亿元,设计成果转化产值800亿元,产业经济发展逐步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绍兴市“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
4.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十二五”以来,绍兴通过市外引资和市内投资双管齐下,积极以高质量的投进带动高水平的发展。2011—2015年,全市累计完成产业投资4984.0亿元,年均增长15.0%,产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9.6%,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年均增长26.3%,占产业投资比重的37.7%;累计实施5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6只,10亿元以上项目96只,亿元以上项目1102只,特别是以“机器换人”为代表的现代化技术改造全面推进,2015年技改投进占产业投资比重达到88.0%,规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10年的14.5万元/人进步到2015年的20.3万元/人。
1.总量保持平稳增长。“十二五”以来,绍兴积极应对宏观形势深刻变化、金融危机后续影响等诸多考验,产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持续增长态势,但相比“十一五”而言,指标增速明显回落,已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减速换挡。2015年,全市实现产业增加值1957.9亿元,同比增长5.8%,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的43.8%,相比“十一五”末累计下降6.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产业完成总产值9707.0亿元,实现利润529.0亿元,自营出口271.4亿美元,“十二五”以来分别年均增长7.2%、5.8%和5.2%,相比“十一五”分别回落10.2、14.0和15.8个百分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