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有为:江泽民“5・29”讲话后批我的声音消失了
1997年,深圳原市委书记厉有为《关于所有制若干问题的思考》的论文遭到号称“首都理论界人士”的口诛笔伐。
厉有为简历
1938年1月生,辽宁新民人。上世纪60年代末到二汽工作,后历任十堰市长、市委书记、湖北省副省长等职务。1990年-1992年任深圳市委副书记兼市人大常委会主任;1992年11月任深圳市市长;1993年4月任深圳市委书记兼市长。
1995年5月-1998年任深圳市委书记。现任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曾被评为“中国改革之星”。
厉有为,从1990年到1998年,历任深圳市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长和市委书记,主政深圳特区长达8年之久,而这8年正是深圳快速发展的黄金年代。
在这8年里,厉有为不仅见证了小平南巡,而且他亲身经历了两场全国轰动的大论战:一场是1994年学者提出的特区不能再“特”论,另一场是1997年对厉有为一篇所有制问题论文的批判。
1994年3月,有学者在一个报告中提出,特区不能再“特”了,不能再无限制享受优惠政策,认为这样不利于缩小地区差异。这份报告以新华社内参形式上呈中央。6月,该学者在中央党校讲授“中国地区差别问题”时,首次将该观点公开。学术理论层面的探讨恰恰迎合了当时其他地区一些领导的情绪,特区发展顿起波澜。1995年8月,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厉有为正面回应,海运报价 国际快递,发表长篇访谈,系统盘点深圳特区建立以来对国家的贡献,争论全面打响,直至当年秋天才戛然而止。
第二场论战则发生在1997年。年初,厉有为一篇在中央党校学习时的毕业论文《关于所有制若干问题的思考》遭到号称“首都理论界人士”的“围剿”,称厉有为这篇报告“是精心准备抛出的一份彻底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方向的政治宣言和经济纲领”,说厉有为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修正主义浊流”。
如果说前者还是属于学术范围之内的争论,后者则上升到了政治批判的高度。一本著作称,“这是自文革结束以来对一个领导干部的最严厉的政治批判”。
对于这两次影响全国的论战,尤其是1997年的那场“惊心动魄”的论战,以前一些文章和著作有所介绍,但语焉不详。最近,作为当事人的厉有为接受本报专访,口述了那段历史,首次独家披露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中央党校校长的胡锦涛两位中央领导对厉有为的支持。
据厉有为介绍,江泽民与他谈话结束后说:“你回去安心做你的书记。”而胡锦涛在一次会议上提到厉有为的文章时表示,在党校内要发扬理论的探讨精神,不要乱扣帽子。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回顾10多年前这场论战的一些细节,重温中央领导的开放态度,对于新一轮思想解放仍有重要意义。
调任深圳毫无准备
开始中央调我去深圳,我愣住了,连什么是特区都不知道
1990年11月,当时我还是湖北省副省长,率湖北代表团去罗马尼亚考察。一个星期后回到北京,就接到省里的电话,说中组部的领导要找我谈话,先别回武汉了。当时的中组部副部长孟连昆就和我说,“中央决定调你去广东深圳工作”,开始没说干什么,就说进深圳的班子,做主要领导之一。“深圳当时正准备开第一届人代会,正等你去呢,不要回武汉了”。
我当时就愣住了,事先一点都不知道,对深圳谈不上什么了解,只在1984年来过深圳一次,参加东风汽车展销会。我记得当时深圳四处是工地,有些荔枝林,没什么高楼大厦。给我印象并不是很好,因为政策放开了,物价很贵,一碗粥、一个馒头都要5块钱。当时深圳建设效率很高,住的楼是一个村开发的招待所,楼上还在建,楼下就已经接待客人了。
“我连什么是特区都不知道,怎么开展工作,广东话都不懂,怎么会让我去?”我当时就问孟部长,你告诉我什么是特区啊?孟部长想想,说,“别问我了,你去深圳看看文件就知道了。”当时关于特区怎么发展,好多思潮汹涌,看法各异,批评特区的思潮也有不少。我坚持要先把手头工作交接,孟部长最后也只给了1天时间回武汉,国际物流,要求马上去深圳报到。
12月初,我来到深圳,做市人大筹备组组长。之后做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