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运港:
目的港: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我们要以实现双碳目标为引领 -电子烟国际货代

 海运新闻     |      2022-09-02 00:59
强化统筹 全面推动航道系统化治理

来源:中国水运网 



作者:尹震 罗萍  作者单位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

港口是长江航运的重要关键节点,随着航道等级稳步提升,港口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不中断进步,物流体系逐步完善,实现长江航运从瓶颈制约到基本适应的转变。近年来,长江沿线加大了岸线资源管控,积极推动非法码头整治、岸线利用整治,岸线资源利用和规范化水平不中断进步。通过对非法占用、占而不用、多占少用、深水浅用等题目清理整治,完成了1691项码头岸线利用项目、1361座非法码头的整改,腾退长江岸线158公里,滩岸复绿1213万平方米。如湖北省,长江干流沿线367个砂场码头减少到83个,减少77%;武汉市中心城区的76个码头仅保存了16个公益性码头,减少79%。



 

近年来,在各级有关部分的持续推动下,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题目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累计建设港口固定和移动设施3.4万多个,实现了船舶污染物码头接收设施或船舶移动接收全覆盖,新改建的长江干线12座水上危化品冼舱站投进试运行;岸电、LNG等清洁能源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强,累计建成4700多个岸电泊位,逾额完成了长江经济带港口岸电布局方案任务,列进计划的沿江7座LNG加注站均已开工建设,将于今年年底投进试运行;长江干线江苏段、安徽段、江西段、湖北段10处水上绿色服务区将基本建成。
万里长江巨轮畅行,岸边草木丰美,水下鱼虾嬉戏,勾画出一幅航道与航运、经济与生态、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美好画卷,需要多方共建共治、协力推进、共同守护。首先,要落实长江保护法要求,完善相关港航法规标准体系,鼓励地方加强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立法,巩固完善长江航运行政体制改革。其次,加强区域合作和联合执法,强化数字航道、智能监管平台、聪明服务信息系统等非现场手段支撑,实现港—航—船数据共享、全程可溯、监管联动。最后,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法规和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强化社会监视,最大程度凝聚共叫,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水运具有运能大、本钱低、能耗小、污染少等比较上风,具备资源节约、绿色低碳的突出特点。近年来,以江海联运、铁水联运为重点,创新联运模式,大力推广“一单制”发展,多式联运发展卓有成效。目前,长江干线有13个港口的24个港区接进了铁路专用线共29条,港口铁路专用线总规模230多公里,14个专用线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在建规模超过300公里,专用线总运量超过7000万吨,集装箱铁水联运规模占到全国的4%左右。江海联运规模达到15亿吨左右,占到长江干线总通过量的近一半,其中集装箱超过1000万标箱。江海直达运输日渐兴起,船山市推动出台了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舶法规规范,率先建成运营全国首艘2万吨级江海直达船,完成宁波船山港至武汉航线江海直达系列船型研发。

我们要以实现双碳目标为引领
-电子烟国际货代

当前,长江水系航道已基本形成了以长江干线为主轴,高等级航道为主体,干支衔接、局部成网的基本格式,截至2020年底,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高等级航道里程超过9000公里,占总航道里程的近10%,国际货运 空运价格,比2015年增加了20%多。随着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工程、新九二期航道整治、九龙坡至朝天门航道整治等一批重大工程竣工,长江干线5万吨级海轮可到达南京、1万吨级船舶可直达武汉、3000吨级船舶可通达重庆,改善提升了长江航运条件和运输格式,经济社会发展效益明显。同时,统筹生态修复、生态修养区建设、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等,荆江工程、武安段工程成为生态航道建设的典范示范。

治理提升 营造生态环境保护氛围
集约节约 推进岸线资源高效利用
统筹航道建设与生态保护,建设生态型航道是未来长江航道系统化治理的重要方向。一方面,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按照“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通支流”的原则,有序推动重点推进长江干线宜宾至重庆、涪陵至丰都、荆江河段二期整治、安庆至芜湖、长江口南槽、北港航道治理等工程,深化三峡水运新通道前期论证,全面提升和改善上游航道能力,缓解三峡关键和中游航道瓶颈制约,巩固下游深水航道,公道开发利用长江口航道资源。以区段标准不衔接、闸坝碍航等瓶颈节点为重点,稳步推进长江水系支流高等级航道建设。另一方面,也要有效衔接国土空间、生态环境保护、长江流域综合规划、长江流域防洪等相关规划,以建设生态友好型航道为着力点,加强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推进早期建设航道的生态修复工程,强化对生态修养区、水源修养区、生态庇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与修复,促进生态红利进一步开释。同时,推进以生态航道为核心的城市景观示范带、旅游带、居住和休闲走廊建设。


为充分发挥内河水运上风,调整优化运输结构,构建经济高效绿色的长江沿线运输新格式,将以关键性港区为重点,完善集疏运通道,大力发展江海、铁水多式联运体系,支持有条件的港口设立多式联运综合改革区。一是完善以上海港为龙头,重庆、武汉、南京、苏州等港为重要节点的集装箱江海联运格式,积极打造南通集装箱新出海口;以宁波船山港为龙头,长三角地区重点江海联运关键港区为中转关键的大宗散货江海联运格式。同时,积极推动江海联运减程提质,推广应用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型,推动中下游二三程航线转向直达航线,打造一批全程物流精品航线,实现江海运输深度融合贯通。二是继续加大铁路进港专用线建设力度,实现长江干线主要港口全部接进铁路专用线,强化泸州、重庆、荆州、武汉、芜湖、南京等铁水联运关键功能。鼓励港口企业与航运、铁路运输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等组建多式联运经营主体,共同开发运营联运服务产品,提升全程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源头管控 着力防治船舶和港口污染

三部委《关于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长效机制的意见》指出,到2022年底将初步形成布局公道、衔接顺畅、运转高效、监管有力的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格式,2023年后转进常态化运行。要以船舶靠港环节为核心,实施船舶动力清洁化、船舶垃圾全收集、污水废水全上岸、便利设施全覆盖,建立全过程的水清岸绿洁净治理体系,实现零噪音零污染零排放,形成创新引领新动能和持续发展新生态。一是港区绿色化。加快谋划和推进一批集岸电、污染物接收等服务于一体的水上绿色服务区建设;新、改、扩建码头工程同步建设岸电设施,有序推进现有码头岸电设施改造,提升岸电服务水平,推动岸电便利化使用;加强港口作业噪声、粉尘污染防治,开展既有码头环保设施升级改造,统筹推动新建码头环保设施建设使用。二是船舶洁净化。重点实施船舶受电和防污染设施改造工程,清洁能源动力变革工程,散货船舶防尘运输改造工程,大力推进船污染物接收转运、危化品洗舱站等常态化运行,国际货运 空运价格,推广应用船舶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三是处置联动化。推动港口接收设施与城市公共转运处置设施有效衔接,推动沿江地方政府根据需求提升本地船舶含油污水、化学品洗舱水以及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完善船舶污染物“船—港—城”“收集—接收—转运—处置”全过程衔接和协作,实现全闭环处置。
港口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有序开发意义重大,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要加强港口规划治理,统筹岸线存量与增量,坚持长江干线港口岸线规划总量不扩大的原则,严格管控各区域港口岸线开发建设,促进岸线公道高效利用。一是分类盘活存量港口岸线资源,加快老旧码头提级改造,推进闲置码头功能改造,有序推动城市核心区港口岸线调整或推出,鼓励企业码头向社会开放经营。科学开发和建设主要港口,适度发展一般港口,重点建设集约化、规模化港区,优先发展专业化和公用码头,形成规模经济。二是落实长江保护法,推动港口岸线和水域陆域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红线的统筹协调,因地制宜研究制定长江干线主要货类码头岸线利用效率指标,强化港口岸线使用效率要求,建立健全岸线资源有偿使用机制。
联运升级 调整优化综合运输结构

近期,党中心、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整正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关于深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为做好绿色低碳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是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的重要支撑。我们要以实现“双碳”目标为引领,加快推动长江航运全面绿色转型,谱写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跨境铁路
多式联运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详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详情
广州 南非 26 22 16 详情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详情
宁波 欧洲 37 27 23 详情
香港 南亚 30 27 25 详情

在线咨询-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