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海上风电行业正快速进进低本钱、规模化发展阶段。沿海各省纷纷推出海上风电发展规划,国际货运
空运价格,并积极开展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基地建设;多地也在做强做优做大海上风电产业,加快推进海上风电绿色发展。
2022年2月,由我国自主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3兆瓦抗台风型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福清下线。这是迄今为止亚洲地区单机收留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风电机组,国产化率达到了90%。
“中国海上风电产业迅速壮大,整体行业逐渐发展成熟,将向规模化、连片开发与深远海演变,深远海运维模式和装备能力提升将是下一阶段发展重点。”王满昌表示,“由于技术上的要求更高,就更需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这一产业加速发展。”
政策连推
11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22)》(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数据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收留量已超过10亿千瓦,海上风电装机收留量跃居世界第一。预计到2025年,我国新兴产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约20%。2030年前,我国煤电装机收留量或将达到12.6亿千瓦的峰值。
与近海机组“站立”海底不同,漂浮式风电机组及基础平台是用锚系与海底链接,让浮体与风机像不倒翁一样“漂”在海面上,保证风机即使在台风来临时也不沉不倒,不出题目。
项目投产后与燃煤电厂相比(按替换标准煤耗315克/千瓦时计算),每年可节省标煤消耗约42.5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6.05万吨。
而海上风电向深远海挺进,漂浮平台建造、超远间隔输电等工程技术是绕不开的困难与挑战。
此外,广东作为沿海大省,在海域资源开发和海上风电项目建设上如火如荼。今年7月,广东500千伏汕尾甲子海上风电场项目(一期、二期)接进系统工程——500千伏玄茅线正式投产,意味着南方电网广东汕尾供电局买通了国内首个平价海上风电场项目电力上网通道。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新吊装海上机组2603台,新增装机收留量达到1448.2万千瓦,同比增长276.7%,主要分布在江苏、广东、浙江、福建、辽宁、山东和上海。
据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统计,截至2021年底,广东共有21个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全部机组并网,累计并网总收留量650万千瓦,新增海上风电并网收留量约550万千瓦。
起步虽晚的中国海上风电产业,牢牢捉住发展机遇。从2007年首台1.5兆瓦风机,到2009年东海大桥3兆瓦风机,再到2017年兴化湾风电场6.7兆瓦风机,直到2022年13兆瓦风机下线,中国海上风机制造能力走在了世界前列。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公布的数据,2021年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排名中,中国风电整机制造商占据了前10名中的6席。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