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18日向媒体表示,我国现阶段免疫屏障比较强,近期不太可能暴发新一波疫情。针对网友提到的新一轮发热现象,他表示,除了少数还没阳过的人感染新冠,大部分发热病例和新冠没有关系。
民航资源网2023年2月19日消息:新冠“消失”了吗?根据中国疾控中心2月18日最新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情况》,新冠感染者固然已大幅降低,但是新冠感染人数仍然存在,天天新增感染者在5000例以上。著名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专家曾光教授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跨境铁路 国际物流,新冠并没有完全消失,只是进进低水平流行阶段,还需要加强监测,每个个体仍需要继续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
李侗曾还表示,复阳的人基本没有传染性,没有病毒相关症状,只是由于其他情况就诊发现核酸阳性或者抗原阳性。
此外,根据2月18日中疾控发布的最新《全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情况》,2月16日,全国(不含港澳台)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有12.4万人次,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有2万人,其中重症患者56例。
李侗曾指出,复阳和再次感染是两个概念。复阳是同一次感染,一般不会有传染性,不会致病。“再次感染和大家说的‘重阳’应该是一个意思,即再次感染病毒,通常和上次感染不是同一个毒株,或者碰到一个变异株后,发生再次感染的风险更高一些。”他表示,一般以为3个月内的再次检测阳性者,属于复阳的可能性大,属于再次感染的可能性很小。
今年2月15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通报,2022年12月以来,全国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4例,其中1例XBB.1.5,为本周期新增变异株病例。
他表示,新的变异株感染者增加了,人群发生二次感染的风险会增加。面对新的变异株,人群的免疫屏障保护的时间会缩短,但不是完全没有效果,所以短期内再次出现一波疫情的概率很小。
不过,李侗曾夸大,我国现阶段免疫屏障比较强,近期不太可能暴发新一波疫情,仍以散发病例为主,目前新增确诊病例主要是还未感染过的人,被完全相同的毒株感染2次的可能性非常小。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月份以来发布的6次《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1月30日核酸检测阳性数2.4万例,2月6日核酸检测阳性数为0.9万例,2月13日为8847例,2月16日为10720例。固然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已大幅下降,但是感染者人数仍然存在。2月份以来,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的核酸检测阳性数日新增仍在5000例以上。
近期大部分发热病例和新冠无关
新冠对生活的影响没有完全消失
逐日阳性数仍在5000例以上
检出XBB.1.5意味着新一轮发热开始吗
对比此前中疾控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情况》,本次新增1例BQ.1变异毒株病例。而在2月15日发布的通报中还新增了1例XBB.1.5毒株。
李侗曾表示,XBB免疫逃逸能力更强,在美国等地区的新发病例中占比正逐渐升高,未来不排除更多地方出现XBB系列毒株的感染者。
对于最近一些发热病例,李侗曾以为,除了少数是还没阳过的人感染了新冠,大部分发热病例和新冠没有关系。“当然不排除有过往3个月阳过的人由于其他疾病导致发热再次就诊的情况,但没有证据显示和新冠病毒有关。”他说。
近日,关于“国内首次本土检出XBB.1.5”的相关报道引起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多位网友在社交媒体称自己又开始发热,担心是否复阳。
未来不排除更多地方出现XBB系列毒株的感染者
“新冠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失。”曾光表示,对于公众而言,还是应该保持谨慎,做好基本的防护措施。
“目前来看大形势是比较好,但是是否有新的变异株出现和流行、是否感染率有增高回升、是否从境外传进新的毒株等题目,仍然是我们监测的重点。”曾光表示。
根据2月18日中疾控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情况》,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16日,全国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5例,其中,1例XBB.1,1例XBB.1.5,1例BQ.1,5例BQ.1.1,1例BQ.1.1.17,4例BQ.1.2和2例BQ.1.8。
李侗曾先容,2020年起,复阳病例就一直存在,一些人持续两三个月还是阳性,或者曾经检测阴性后再次阳性。他表示,这部分人主要是一些免疫低下人群,多见于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艾滋病免疫低下,国际物流,或者肿瘤放化疗阶段的免疫下降人群。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