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强则国运强,港口兴则国家兴。近日,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到205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港口,为中国港口未来30年的发展谋划了方向。打造世界一流港口,我国港口的基础怎么样?未来该从哪些方面着力?我国的世界级港口群在哪?记者进行了采访。
基础有多好?
在水运行业内讨论港口规模大小时,常以集装箱吞吐量(TEU)、货物吞吐量(吨)来计算。以这两个指标来计算,我国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基础怎么样?
据统计,2018年全球港口(规模)排名中,上海港以4201万TEU登顶集装箱规模第一,这已是上海港连续九年占据头名,包头物流 ,而以货物吞吐量来计算,去年累计排名第一的是宁波舟山港。从整个中国来看,到2018年末,我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3919个,是1949年的148.6倍。2018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43.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51亿TEU,规模遥居世界首位,其中7个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5亿吨以上,8个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0万TEU以上。在全球集装箱港口排名中,前10位中国占了7个。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总经济师贾大山表示,我国港口正在步入从“一流大港”向“一流强港”转变的关键时期,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具有良好的基础。一个重要的底气是,我国已经有一批在国际上有较强竞争力的交通企业。目前,我国有两大全球码头运营商。中远海运港口依托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班轮公司优势,招商局港口依托招商局集团和自身长期投资、经营码头的优势,2018年集装箱名义吞吐量均达到1亿TEU以上,居世界前两位。
我国还有全球最大的港口工程建设企业——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港口设计建设公司、世界最大的疏浚公司、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起重机制造公司和世界最大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设计公司,成为世界基础设施综合投资商、海洋重工与港口机械制造集成商。
薄弱环节在哪?
从经营规模化而言,中国多个港口已踏入“世界一流”。然而,不少专家认为,港口要想被认定为“世界一流”,不仅要在经营规模上领先,还需要在口岸便利化、发展绿色化、服务品质化和区域一体化上取得成绩。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郑天祥表示,“针对航运的服务业上,我国港口的发展并不突出。比如伦敦港,虽然它的吞吐量不是世界最高,但在航运登记、航运仲裁、航运交易等方面,也就是航运的服务方面,伦敦拥有全产业链,占据了全世界航运很大一块份额,这才是世界一流港口。”
《指导意见》聚焦目前我国港口发展的薄弱环节,提出了着力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加快绿色港口建设、加快智慧港口建设、加快推进开放融合发展、加快平安港口建设及推进港口治理体系现代化等六个方面19项重点任务。
记者注意到,加快绿色港口建设、加快智慧港口建设、加快平安港口占据了3个方面的8项任务。“绿色、智慧、平安发展”,正是港口发展的薄弱环节。
庆幸的是,在中国,打造绿色、智慧港口已成为业界共识。今年5月,物流项目管理 ,交通运输部联合七部门发布《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十项任务之一就是提升港口码头和航运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随后,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易继勇在宁波举行的“2019年中国航海日论坛”上表示,今年交通运输部将加快推进以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为重点的智慧港口建设,以船舶靠港使用岸电为抓手,着力减少船舶污染排放。
绿色港口建设方面,一场悄无声息的绿色保卫战在各大港口全面打响。以宁波舟山港为例,2014年到2018年五年间,宁波舟山港万元产值能耗下降了25%,万元吞吐量装卸能耗下降23%,节约标煤18.48万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量达48万吨。“在绿色港口的建设中,宁波舟山港得到了良好发展和经济上的回报。建设绿色港口,给企业和社会都带来了宝贵的财富。”宁波舟山港集团副总经理向坚刚表示。
智慧港口建设方面,我国各地也争相提出建设智慧港口,各港口集装箱码头相关改造及建设也在提速。比如,青岛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已经成功完成了基于5G连接的自动岸桥吊车的控制操作,实现了通过无线网络抓取和运输集装箱。在粤港澳大湾区,随着招商局集团5G智慧港口创新实验室的成立,深圳前海海星港已启动5G智慧港口建设,将探索5G在港口行业和全球供应链的应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