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作为未来十年航运市场的起始之年,今年无疑是重要的时间节点。过去一年中对国际航运界构成深刻影响的因素是否将持续发酵?未来又将有哪些机遇必须把握以立于不败之地?新型货运及报关代理Flexport对2020年国际航运界趋势做出三大预测,并认为数字化能力将是行业乘风破浪所需依赖的核心动能。
趋势一:诸多不确定因素持续对供应链构成影响
远洋航运本就因供应链过于漫长而充满不确定性。而过去一年中,一系列宏观因素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不确定性,此势头在2020年将继续对国际贸易和供应链构成影响。
整体经济层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中四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在2019年10月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对2020年的预期由2019年1月预计的3.6%调至3.4%,仍呈现疲软态势。同时,贸易因素、英国脱欧进程、非关税措施激增、能源价格波动等不确定因素仍将持续。
而在行业层面,国际海事组织(IMO)也提升了环保方面的监管要求。其旨在限硫的IMO新政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但许多难题仍悬而未决。行业在使用高价低硫油与寻找其他可替代方案之间摇摆不定,且无论哪种方案,都意味着高昂的成本投入。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显示,2020—2023年,仅集装箱班轮的燃料成本一项,就将增加250亿~300亿美元的成本。
同时,在国内市场,随着运力持续增加,及消费者对于时效性的要求日益提高,行业面临的竞争非常激烈。另外,国内日益深化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得更多的制造业企业面临转型升级,部分低端制造业继续战略性外迁。
上述各因素使已然复杂的航运业变得更为复杂,使业界对于不确定性更为关切。在此大环境驱使下,更多的企业势必需更完善的端到端物流解决方案以及供应链咨询、保险、金融等更具增值性的服务以规避或中和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现代货代能够基于平台数据了解客户的供应链和业务健康状况,从而为行业提供更灵活的资金支持,助力行业更敏捷地应对供应链瞬息万变的情况。
趋势二:行业将进一步通过数字化转型来提升对供应链的控制力
面对宏观形势的不确定性,业界迫切希望能够提升对供应链的控制力,从而立于不败之地,保障利润及整体业务健康。预计行业在2020年将深化数字化转型,并基于数据制定更精细的供应链决策,这主要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升沟通效率及操作准确性。统一的数字化平台将日益受到行业青睐。平台将汇集供应链上下游所有成员,将所有操作流程和文件数据化,并能够根据历史数据对于一些常规条目自动输入数据。这不仅大幅提升了流程的可追溯性,降低了人为错误的可能,还使客戶能够随时追踪货物的状态,并实时与各方高效沟通。Flexport的一位客户表示,统一的数字化平台不仅使预订速度提升了60%,也使录入准确率比传统时代提升了4倍以上。
二是提升供应链透明度。以往,各供应链成员只能基于下游提供的订货数据来进行需求预测。然而,这一信息往往并不准确。供应链越长,偏差越严重。而在数字时代,数字平台能够使上下游能够根据相同的原始数据更新各自的预测。以Flexport为例,其对集装箱量的预测准确率达到80%以上,这不仅能够确保供应链对需求变化做出更迅捷的反应,也提升了各个环节的信任度,有助于形成更健康的合作生态。
三是优化路线。数字化的平台能够基于海量数据进行结构化分析,为企业规划最优路线。例如在恶劣天气频发的时期,可提前预测天气及确定将受影响的船舶和港口,从而预先调整路线及制定应急计划。
四是实现更精细的成本管理。通过数据科技,行业能够将对货品的追踪拆解至SKU级别。比如Flexport对物流的追踪,就会拆解到每一个单品——例如一个集装箱中的某一件衣服,从而能够精准掌握每个单品的运输成本,识别在哪些环节仍可以降本增效。
趋势三:碳足迹表现将受到更多关注
全球持续关注气候变化对可持续发展造成的挑战,且IMO 2020新政业已生效。2020年,持续改善碳足迹表现势必将是航运业一大重要议题。
在2019年9月的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上,约70个国家表示将在2020年提交更为严格的“国家自主贡献”计划,其中65个国家和主要经济体承诺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同时,中国也提出致力通过自然系统每年减排100亿~120亿吨二氧化碳。
在国家政策之外,行业也加大了监管力度,其中,对业界影响最深远的无疑是月初正式生效的IMO 2020限硫令。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