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重组诞生的体量庞大的巨无霸昨日又添一枚,招商局和中外运长航两大集团的重组事项于12月29日傍晚落定。
12月29日傍晚,国资委网站发布消息,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并入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
一个资产超过七千亿元的新央企巨头就此诞生。
历史悠久的招商局集团旗下三大核心产业包括交通、金融和房地产,航运相关的港口、能源运输及物流、造船海工等只是交通产业的一部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招商局并非专注于航运产业,其非航板块的业务要大很多。
截至2014年,招商局集团总资产约为6241亿元,中外运长航集团为1091亿元。吸收后者后,新招商局集团资产规模超过中远和中海约5000亿的水平。
不同 于中远中海资产大挪移的复杂重组,中外运长航成为招商局旗下二级公司后无需改变两家央企的战略发展目标,也不用涉及人事、财务和业务的整合。
在整合之前,两大集团已经在油品运输和地产开发上展开了合作。整合后,双方将继续在综合物流、能源以及散货运输、园区开发及港航联运、装备制造等多个板块业务上形成规模效益和协同效应。
在资本市场上,只有中外运长航旗下的三家上市公司外运发展(600270.SH) 、中国外运(00598.HK)和中外运航运(00368.HK)会面临实际控制人变化,而各自资产维持不变。
“整而不合”可能性仍存
但除了业务合作的部分,双方其他领域重合度不高的业务也存在“整而不合”可能性。
这在之前的中外运长航就出现过这样的局面。
中外运长航曾经在A股共有3家上市公司,但其中的两家长航油运和长航凤凰都先后连亏退市(后者近期回归A股),业绩始终处于低迷之中。其一部分的原因就在于整合之后,中外运和长航一直貌合神离,直到近年才在航运业务上推动实质整合。
仍然留在A股的外运发展依然拥有资源优势。外运发展在全国物流园和机场附近的仓储设施具备不可复制性。这些资源与招商局的金融产业结合,将有望实现实业与地产的良性互动。
业务重合度不高 经营效率有望提高
和中远中海相比,招商局的航运业务与中外运长航重合度并不高。
在上一轮央企重组中诞生的中外运长航集团以物流为主业,同时涉及空运(外运发展)、海运、河运、陆运和仓储等不同环节,定位于综合物流企业。
整体并入招商局集团后,中外运长航将不再是央企,而是招商局旗下的二级公司。虽然没有了行政级别,但与招商局的业务形成互补后,中外运长航的业务却更有可能发挥经营效率。
以海运领域为例,中外运长航主要侧重于内河运输,其资产来自于长航集团,而招商局则是海运为主。重组后,双方在枢纽港、支线码头和驳运网络的资源上有望形成更大的协同效应。
此外中外运长航在长江经济带和珠三角江海联运体系也有望与招商局在东南亚、欧洲的区域港航网络体系连接在一起。
油运板块重合最明显
在航运业务当中,双方业务重合最明显的板块是油运。2014年,招商局旗下的招商轮船(601872.SH)已与中外运长航签署了超大型油轮(VLCC)船队合资的协议,双方目前以合资公司中国能源运输公司共同承担油运,船队规模将仅次于中远中海重组完成后的中海发展。
业务协同面继续扩大
有分析认为,有了油运(和地产)板块的合作基础,重组后双方的业务协同面会更大。
据悉,重组后双方的规模效益及协同效应将体现在多个领域,包括综合物流、能源以及散货运输、园区开发及港航联运、装备制造等五大板块,有利于打造“海陆空”供应链体系一体化的综合物流企业。
在重组前的22日,中外运航运已发布公告其参与承办5艘北极LNG船的磋商落定。这一合作的对象CLNG公司是由招商轮船子公司和中远旗下大连远洋合资成立。
双方还可能学习中远中海合资中国矿运的模式,共同承建超大型矿砂船(VLOC),来承运淡水河谷的铁矿石。招商局方面就表示,双方将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能源运输船队,同时发挥各自在干散货运输的资源优势,为后续建设领先的干散货运输船队奠定基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