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减少新冠病毒传播的同时保障民生、保障企业正常运营成了重要问题。有专家呼吁,不能因为防范疫情一刀切,忽视民生经济的发展;也不能为了发展,而忽视疫情。如何寻找二者的平衡点,远洋物流 ,不止是电商企业、电商平台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也是政府要努力协调规划的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物流和第三方服务行业首当其冲。众多电商平台的商家,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考验。
“现在最希望的就是早日复工,但问题是仓库不能发货,因为相关部门不予审批,认为我们不是当地的企业,不承担批复开工的责任。”2月11日,高端家居品牌睡眠博士副总裁陈登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对此感到十分无奈。因为发货延缓导致线上用户体验变差,给品牌也带来了不好的评价。这一限制,也让产品销售陷入停滞中。
这并不是单个卖家的遭遇,而是行业集体的困境。为了减轻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电商平台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助力商家的发展。2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与蚂蚁金服集团宣布推出包括减免平台商家经营费用、提供免息低息贷款、开放灵活就业岗位、补贴快递物流等六方面20项措施,扶助中小企业发展。京东、拼多多等也推出了补贴措施。
随着抗击疫情战役的进一步深入,有序恢复正常生产、保障社会经济秩序,将成为全社会共同努力的重点。
减免+补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为了在疫情期间进一步帮助商家恢复正常经营,保障和提升商家的物流能力,同时保障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和体验,都推出了一系列优惠补贴政策帮助商家、电商企业。
其中,为降低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阿里巴巴宣布,将免去所有天猫商家2020年上半年的平台服务年费。另外,阿里巴巴旗下菜鸟对2020年3月31日前新入仓商家减免2个月仓租。全国口碑商户免除商品佣金至2020年2月29日,武汉口碑商户免除商品佣金至2020年3月31日。
同时,蚂蚁金服旗下的网商银行为淘宝天猫上注册在湖北的商家拨出总额100亿人民币为期12个月的特别扶助贷款。为缩短商家资金在途时间,符合条件的商家发货后无须等待消费者确认收货,就能收到由网商银行先行垫付的货款。
与阿里巴巴选择的方式不同,京东和拼多多都选择了直接补贴。2月8日,京东宣布再追加1亿元,对京东物流入仓商家进行重点补贴。此次的补贴措施共有物流费用减免、广告激励、流量支持、活动支持等4项,将为入仓商家带来大幅的优惠和便利。至此,京东对平台商家的补贴已超过2亿元。
而拼多多在补贴上的力度更大,包括对疫情期间坚持承担物流补贴成本、维持运营和发货服务的商家给予补贴,每笔订单将补贴奖励金2-3元。优惠减负举措的总金额可能超过十亿元。
尽管这些头部电商平台都积极采取措施,尽力拉拢商家,但是实质的效果尚不能做出判定。陈登峰还透露,对于头部商家,天猫免年费、免息低息贷款等优惠的作用并不大,因为货物发不了,整个企业的运营无法推动,再多的优惠补贴,作用也不大。而京东免仓储费的作用相对来说更大一点,入了仓之后能保证一定的发货量,物流能保持一定运转,但是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不能发货动工的问题。
渠道+政策
无独有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寒假期间,在天猫、云集、唯品会、拼多多等多个平台下单的商品,至今仍然无一发货。仅有拼多多的部分商家,通过顺丰快递成功发货。
对于电商卖家来说,物流和货源是核心的两点。在正常情况下,物流货运运转正常,货物的调运也就轻而易举。但在疫情突如其来的袭击下,本应该在疫情时期发挥巨大作用的电商企业,却受到剧烈冲击,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除了疫情爆发比较突然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仓储问题。仓储体系的分散在平时看起来似乎方便了发货,但是在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就产生了巨大问题。而在平时,电商平台和电商企业对基础物流的建设忽视了,并没有做好仓储的建设,以及快递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在疫情期间其实可以发挥很大作用。
因此,建立大的分仓体系,未来应该受到电商企业与平台的重视,而在疫情期间出现的问题也值得反思。目前,较为关键的是,如何在防治疫情的同时保证企业的运营。对于这个问题,陈登峰提出建议,可以错开峰值,在一个大的园区,对里面的企业用工做错峰处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