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繁忙的昆明机场飞行区 摄影:倪嘉云
民航资源网2019年10月2日消息:70年辛勤耕耘,70年铸就辉煌。新中国成立后,云南的民航事业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昆明机场从巫家坝转场至长水以来,随着云南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旅客吞吐量增长迅猛,转场七年来,长水机场保障了航空安全,为广大中外旅客提供了优质的服务,机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昆明机场作为国家“十一五”期间唯一批准建设的大型门户枢纽机场,是中国八大区域枢纽以及国际航空枢纽机场,自2012年6月28日正式转场通航运营至今,年航班量、年旅客吞吐量、年货邮吞吐量均大幅增长。数据显示,2012年6月28日~2019年5月31日,昆明机场航班起降212万架次,旅客吞吐量2661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50万吨。当来来往往的八方宾客乘飞机从空中降落,踏上春城昆明这片红土地时,昆明机场就是他们感受昆明的第一个窗口。
忆往昔 峥嵘岁月
民航云南省局所属的昆明巫家坝机场,其前身是1951年2月成立的“军委民航局西南办事处昆明站”。民航云南省局驻昆明巫家坝机场,系军民合机场,占地面积4667亩,原来只有2架安—24和2架伊尔—14小型飞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0年民航改变领导体制、开始走上企业化道路的一年。同年3月5日,国务院决定改变民航的领导体制,由国务院直接领导。从此,民航云南省局接受民航成都管理局和云南省政府双重领导,以民航领导为主,走企业化道路,按国营企业规范进行管理。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先后于1985年、1986年、1991年从国外引进3架波音737—300型客机。民航云南省局自1985年底引进第一架波音737型飞机后,昆明地区航空运力的布局逐渐得到改善。
图:原云南航空公司少数民族空姐 摄影:倪嘉云
昆明机场经过近30年的不断使用,跑道道面多处断裂和破损,调度指挥、通讯导航、供电、供油等设施也逐渐老化,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航空运输量急剧增加,巫家坝机场的各项设施,已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扩建巫家坝机场已成为当务之急。
1985年5月,经国家计委批准扩建昆明巫家坝机场,1987年正式开工。在机场扩建期间,为不中断昆明至国内外的航班运输,民航云南省局打破常规,大胆采取边飞行、边施工的办法,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1988年5月,长3000米、宽44米,水泥混凝土道面的副跑道竣工投入使用。1990年3月,长3400米、宽45米,水泥混凝土道面的主跑道工程建成启用,可起降波音747、A310等大型客机。同时,新建3万多平方米客机坪,可同时停放8架大中型飞机。新建储油量1.5万立方米羊方凹油库,航油可通过输油管道直接泵入机场,从而结束了巫家坝机场航油由汽车装卸进入机场油库的历史。
在航行管制和通信导航设施方面,按照国际标准设计、安装了二次航管雷达、仪表着陆系统、全向信标台、测距仪、多声道记录仪、甚高频、自动转报系统等先进通信设施;新增南、北近台等导航台7个,并完善机场供电、供水等配套系统。
截至1991年底,从昆明机场出发的航线已达26条,航线里程有2万多公里,连接国内外26个城市和地区。其中,从昆明飞往省外的航线有:昆明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海口、汕头、重庆、沈阳、哈尔滨、武汉、西安、兰州、杭州、厦门、南宁、深圳、贵阳、长沙、桂林等19条国内航线。从昆明飞往省内的航线有:昆明至景洪、芒市、思茅等3条省内航线。从昆明飞往国外及地区的航线有:昆明至曼谷、仰光、万象等3条国际航线和昆明至香港的地区航线。至此,一个以昆明机场为中心的航空运输网络已初步形成。
再回首 辛勤耕耘
云南民航人永远不会忘记,1992年7月28日,云南航空公司在原民航云南省局的基础上以“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双重身份登台中国航空大市场,基地为昆明巫家坝机场。云航将徽标定为“金孔雀”。孔雀不仅是云南的象征,更代表云南26个民族纯洁、善良、热情和好客的形象。云航,一只美丽的“金孔雀”,它展翅翱翔,将吉祥、友谊传播给世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