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运港:
目的港: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中物联举办“应急供应链与公共安全”线上沙龙

 新闻     |      2020-05-08 13:40

加强供应链建设有序推动复工复产

——中物联举办“应急供应链与公共安全”线上沙龙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简报

(2020年2月18日)

2月15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简称中物联)组织召开“应急供应链与公共安全”线上沙龙,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物资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专家学者以及海尔智家、联想集团、徐州徐工、西贝餐饮、冻品在线、双汇物流的企业代表重点发言讨论,商务部、工信部代表和近200位业界、学界供应链专业人士参会。发言专家们一致认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各行业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应加强供应链建设,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协同帮扶上下游,让生产运营有序恢复,并提出了6条相关建议。

一、疫情影响经由供应链传导辐射全球,具有长尾效应

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产业、供应链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与震荡不仅在中国境内表现明显,而且已经通过供应链的传导作用辐射到了全球,影响持续时间将超过预期。中国供应链与全球供应链环环相扣,已经成为了全球分工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配套能力中心,经济外溢性明显增强,疫情带来的影响外延性也随之增强。目前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部分产业遭受沉痛打击,中小企业复工困难,存在行业寒冬的可能性。餐饮业、服务业、物流业及传统线下产业从消费终端受到的影响将波及整个供应链。此外,从业人员的移动受限、企业分布于疫区、中小企业招工难等因素又会导致疫情后的重建工作更加艰难。

二是消费市场受到冲击,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和营商环境。国内消费信心不足,预期产值降低,对实业和整体经济、尤其是传统产业的影响将是长期的。同时,以中国为主要贸易伙伴的国家和以中国市场为主要客户群体的外国企业受到负面影响。

三是国际供应链的重构和转移。以中国工厂为上游供应商的企业大多遭遇了原材料断供、延迟交付等问题,国内供应链环节的国际声誉、潜在成本、断链风险,将导致全球供应链加速重构转移。

二、充分发挥核心企业和现代化技术的作用,依托供应链协同能力保障重点领域正常运行

一是供应链柔性和弹性的重要性凸显。调查表明,疫前已经采取战略性选择供应商措施、建设供应链风险应对能力的企业,在疫情中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恢复能力快。部分企业在发现大型突发公共事件先兆时即做出了供应链前置的动作,保证了后续供应能力的快速恢复。

二是供应链协同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先进技术成为提升抗疫物资供应效率的关键因素。疫情中供应链数字化程度较高、资源整合程度较好的企业普遍反应能力快速,如京东、阿里、美团等,紧密结合的线上线下物流环节便利了企业的抗疫物资和居民日用物资保障供应工作。自动化设备与无人设备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防疫便利性与抗疫物资供应效率。

重新配置物流和劳动力资源也是对供应链整体资源的整合,可以缓解企业劳工资源短缺,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

三是核心企业加强对供应链上下游帮扶,使供应链正外部性效应凸显。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单一企业往往由于供应链上下游中断破碎而无力独自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目前很多核心企业对其供应链伙伴进行了必要的帮扶,通过风险分担、资源共享、供应商行为准则和检疫要求等方式,加速供应链整体的向好发展,推动产业与社会经济恢复运行。

四是应急状态下对供应链资源再配置,优先满足重点领域需求,保障国计民生。在生产要素严重受限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和核心企业对社会需求划分了优先级,稀缺资源首先满足优先级高的需求。如在物流规划方面,对涉及疫区运输和紧急物资供应的项目要慎重考虑,在严格防疫的基础上,保证物资供应的及时性。

三、相关建议

一是建议平衡好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之间的关系。建议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应的刺激经济政策,以提振市场和资本信心,对冲停工带来的影响。让更多企业有序复工,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乃至政治问题。

二是建议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结合现有政策的实施情况和疫情防疫实践积累,建议减少一刀切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实施调控,让当前有限的资源在供应链网络上进行有序、有效地流动,吕梁物流 ,在优先保证重点领域的劳动要素供给基础上,有组织、有顺序地恢复各行各业的正常运转。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跨境铁路
多式联运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详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详情
广州 南非 26 22 16 详情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详情
宁波 欧洲 37 27 23 详情
香港 南亚 30 27 25 详情

在线咨询-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