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电池技术尚未足够成熟也是瓶颈之一”,司志强以为,一是电池能量密度较低,难以满足大功率、航线长的船舶,若配置较多电池,则会占用船舶过多体积和重量,影响船舶设计建造,增加电动船舶造价;二是船用电池充电时间较长,其便利性难以与柴油船加油相比,亟待发展快充技术;三是船用电池使用寿命有待进步。“除电池外,供电设施在部分应用场景如锚地船舶、江中自泊船舶供电中也存在技术挑战。”他告诉记者。
产业和信息化部装备产业发展中心司志强告诉记者,国外电动船舶发展较早,其中挪威是全球大型电动船舶运营最多的国家。国外电动船舶主要应用于小型豪华邮轮、客船等对系统的稳定性和舒适度要求较高的船型,以及工程船、海岸救援船等。我国电动船发展略晚于国外,但发展速度快、应用船型广。内河已建各种电动船舶20余艘,应用船型包括客船、渡船、公务船、干散货船等。
据冷单先容,目前在锂离子动力电池方面,国内涉足电动船舶领域的公司主要包括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公司和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亿纬锂能的磷酸铁锂电池已经获得了多家船舶厂家的验证。宁德时代目前正着手开展安全、长续航、大功率、长寿命等动力系统的技术攻关,其电池包系统设计采用符合IP6、IP7以上防护等级,可有效规避水汽、盐雾及粉尘引发的安全风险,满足电动船舶全生命周期内的IP等级要求,其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目前也在装船应用中。”她告诉记者。
近年来,全球环保意识不中断增强,海运业造成的污染物气体排放已引起广泛关注,IMO、欧盟等不中断出台相应法规,加强对各类气体排放的控制。如何依靠锂电池等清洁能源作动力,推动电动船舶的发展,已成为行业热门之一。为此,记者采访了一直关注和研究电动船舶行业发展的产业和信息化部装备产业发展中心。
“电动船舶的发展离不开健全规范的标准”,司志强说,可以鉴戒IMO、国际船级社协会等相关国际组织的技术标准,结合我国电动船舶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聚集行业气力研究制定符合我国电动船舶发展的标准。要成体系、分步骤开展电动船舶标准研制,在电动船舶基础通用、总体设计、电池安全、性能评估、环境测试等领域形成一批关键技术标准,为我国电动船舶核心技术攻关、系统设备研制、实船应用等提供全方位标准化技术支撑与保障。同时,随着电动船舶产业的不中断发展,还要更新完善相关规范标准。只有这样,电动船舶行业的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同样是技术层面,无锡赛思亿电气科技公司也在探索中前行。“电动化的瓶颈还在于初期投资较大和续航能力受限。针对这两个困难,铁路运输 上海空运,我们提出了相应的两个技术方案”,该公司总经理乌云翔告诉记者,针对初期投资,我们与合作伙伴中电投融和租赁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电池动力系统的投资不需要由用户承担而是由专业投资公司承担。用户只需要提供给用场景,而电动力系统的初期投资通过后期使用费用(油电差)往返收。
“从船型看,典型的有上海苏州河观光客船、浙江港航局公务艇、湖州500吨级散货船、广州2000吨级散货船、广州珠江游客船等。”冷单说,比如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建造的2000吨级电动自卸船,整船电池收留量约为2400kWh,满载情况下可续航80公里;上海瑞华团体改造的500吨级纯电动货船,布满1次可航行50个小时,航程可达500公里;长江船舶设计院接获的纯电池动力客船设计项目,该船总长100米,主要用于旅游航线。
她建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加强政府宏观指导,推动电动船舶产业健康发展。组织编制我国电动船舶产业发展指南,制定相关产业图谱,提出重点技术和产品攻关目录;统筹规划电动船舶、岸电设施等发展建设,避免盲目扩张、重复建设及标准混乱等题目;推动电动船舶生产企业、研究机构、用户单位和岸电建设单位等多方交流合作,探索适宜的贸易合作模式。
“在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已然是毫无争议的龙头老大,这几年逐渐将触角从新能源汽车延伸到电动自行车、电动船以及储能等其他细分领域。”司志强说,宁德时代在不中断扩张自己的主攻领域之外,还进行多元化的布局,包括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规范的研究与制定。
对于电动船舶存在的瓶颈,相关企业负责人也深有体会。胡启国告诉记者:“比如续航力的题目,理论上加大电池的收留量就可以满足续航力的要求,但船舶的电池舱收留积是有限的,重量也是有限的,配置过多的电池,则一次性投进的本钱增加,所以船舶的电池只能够满足一定的航行里程、目前已投进营运的电动船,续航力基本都在100公里以内。假如要增加航行里程,主要以充电来解决,但充电的时间一般较长,即使快充也要2—3小时。”
记者从产业和信息化部装备产业发展中心了解到,日前,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承接了由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宜昌交运团体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纯电动旅游客船设计项目。该电动旅游客船总长100米、型宽16米、型深4米,电池设计收留量达到7500kWh,主要用于两坝一峡、宜昌长江夜游、过升船机等旅游航线,为旅客提供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服务,是目前全球采用纯锂电池动力体积与收留量最大的电动游览船舶。
胡启国还告诉记者,除了充电外,该公司还研发了移动充电宝增加续航里程。移动充电宝就是一个20尺标准集装箱,储能约1000度电。这个产品的意义非常重要,比如,在长江每隔200公里设置一个换电站,通过换电的方式,纯电动就可以完成续航,和传统燃油船没有差别,这将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新。
尽管我国在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关键技术上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基于安全性和经济性考虑,我国的纯电动船舶发展仍然不足。从市场规模来看,我国电动船舶的广泛应用尚存诸多瓶颈。
01、国外起步较早 中国发展迅速
针对电动船舶行业存在的瓶颈,冷单以为,首先要加强顶层规划设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