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我自己,看着窗外星星点点的路灯,坐在空无一人的办公室码字。假如再有一次高考,我会做什么选择呢?
2020年7月7日,算起来离我高考结束已经过往了整整4年多1个月。
作为一名新晋航运媒体人,我逐日与航运业发生的大小事作伴。疫情之中,我看见太多与航运相关的负面消息。难以更换的船员,跌进负值的油价,无货可运的船舶,濒临破产的企业等等,以至于让我怀疑我是否选择错了行业。假如再重新进行一次高考,我还会选择这个专业?毕业后还会选择从事这个行业吗?
“一考定终身”,值此高考之际,我和我刚踏进“航运业”的其他同学们交换了一些想法,关于穿越时光高考后再次选择专业,毕业后再次选择行业。
目前的航运是否是“百废待兴”?至少在我眼中是这样的,特别是笼罩在疫情这片乌云之下。航运经济的晴雨表——波罗的海指数在今年5月14日跌至393点的低点,接近于历史最低。
我想,这一定是我和航运的缘分,我可能就是天生要来做这份工作的。
“你知道吗?前两天某港口集装箱船有人检测出来呈阳性,我们公司在船上的货被扣住了,真让人心烦。疫情原因本来就没什么货,现在这么一弄,更没货了。再这么下往,我要喝西北风了。”
我的三副学长,跑远洋航线,目前已在船上服役超过十一个月。他最近和我聊天的日常就是“下船之后,我这辈子再也不上船了”、“明天船公司一定会通知我进行更换”以及“想我妈做的青椒肉丝了”。当我和他说起,假如重新高考,还会选择这个专业,从事这份工作吗?他斩钉截铁的告诉我:不会。早知道疫情之下船员会被这样对待,宁愿回家种地也不会做船员。
“计算机啊,往写代码当秃头也比喝西北风强。”
我的货代室友,在某着名货代公司实习,目前已实习了4个月。当我找到他,想让他聊聊他关于重新高考择业的看法时,他首先和我发起了牢骚。
我想起往年参观上海海事展的门庭若市,我宛如初见蓝天的井底之蛙,第一次窥见航运这一行业如此多的组成要素,感慨“哀吾生之须臾,羡航运之无穷”;我想起自己作为航运媒体人反复修改后写出第一篇文章的欣喜;想起躺在床上,反反复复打开封闭文章,见证文章阅读量第一次破万后的满满成就感。
假如让我时光穿越,重新高考,重新选择专业,重新选择职业,我一定还会做出与现在相同的选择。
略带凉意的海风吹进来,我想起5岁那年,在母亲的怀里,在鹅鼻嘴公园,第一次看见轮船驶过江阴大桥。后来母亲说,当时的我迟迟不肯离往,一定要看着船从大桥下完全驶过;我想起10岁那年,第一次和父亲坐上往靖江的渡轮,看着江水拍打轮船出现的浪花,兴奋的手舞足蹈;我想起18岁那年,独自一人离开家乡,前往理想的学校学习航运治理专业,满怀壮志和热忱。
(祝愿每一位高考考生能金榜题名)
“那你假如重新高考,你会选择什么专业?”我问。
关于职业的幸福感,可能就源自于这些有所收获的时刻。身为船员,你可能会由于在某个风雨飘摇的夜晚,想起自己为全球90%的货物运输做出了贡献而倍感兴奋;身为船代,你可能会在凌晨三点忙完船舶靠港的所有工作后,想起自己顺利让船舶靠港而倍感欣慰;身为货代,你可能会在发完无数封邮件终于做成一单生意以后,想起自己昼夜的努力没有白费而倍受感动。
假如你是船厂建造工人,你可能会为一艘船舶的完全建造而感到幸福;假如你是港口装卸工人,你可能会为一艘船货物装卸工作的完成而感到幸福。航运圈里,每一种职业,每一种生活,都有他的动人之处。
那么你呢?
四年前,国际物流,我满心欢喜的走出考场,进进理想的大学。四年后,我又满怀紧张与期待的走进职场,进进“百废待兴”的航运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