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架规模的市场,同样是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替换率,读者朋友可以算一算是多少架C919。
因此我们不妨通过787的销售来类比一下CR929:根据《经济学人》的文章,波音787项目花了波音320亿美元,尽管不同研究者给出了不同的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波音想在787项目上实现盈亏平衡,卖出1000架是最少的标准。
而就在一年前,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团体(UAC)总经理尤里斯柳萨里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的“中俄贸易对话会”上透露,中俄联合远程宽体客机CR929的项目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双方已获得200架采购的“软合同”。
图:大陆窄体客机机队总数与增长率。笔者绘制(数据来源: 中国民航局)
这里的窄体客机指的是100~200座级的客机,也就是我们最常见的波音737和空客A320系列单通道干线客机。
这就是我们独立研发C919的底气。
可以说,我国大陆的民航市场,对波音737和空客A320而言,是一片蓝海。在C919尚未成熟的今天,这个巨大的市场也不出意料地被波音和空客瓜分。
最近,中俄合作的宽体客机CR929又有新进展,但不是好消息:根据AsiaTimes等媒体报道,CR929项目出现了“严重分歧”,可能导致项目进行不下往。
四十年来,我们已经用巨大的市场,将美国和欧洲的民航制造产业链牢牢地绑在了自己身上。波音和空客在瓜分中国市场并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也对中国市场产生了不可避免的依靠。
读者朋友应该已经留意到了,在《2018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中,2018年底中国大陆的窄体客机有2883架,占了运输机队的79.2%。
只是,依靠俄罗斯泛斯拉夫国家的市场体量,纯俄罗斯版的“R929”能卖出多少呢?项目能回本吗?
我们有决心实现民航产业的独立自主,我们也有足够的市场支持自己的雄心。
由此可见,宽体客机由于市场体量的限制,并不是那么轻易“回本”,对于CR929来说,当然也是如此。
C919成功的保证——市场
但什么事情都有例外。
假如有哪个不开眼的美欧政客提议:由于“人权”,或者“台湾”,甚至“中国大使走出官邸先迈左脚”等原因,全面禁止对华出口民航客机及配件,那它们首先面对的不会是中国,而是波音或空客政治游说气力的阻击。
历史的机遇——还是市场
就算C919一架不出口,商飞照样能够收回本钱,并实现盈利。
再来看看著名咨询公司Oliver Wyman对2029年全球宽体客机市场分布的猜测:根据猜测,到2029年我国大陆地区运营的宽体客机将达到779架,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东欧国家是254架,而目前东欧国家的宽体客机总数只有150架左右。
C919就是注定不会输。
这些,是C919贸易成功的上限,是加分项。
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大飞机,不论是C919这样的单通道干线客机,还是C929/CR929这样的双通道客机,是自主安全可控要求下的刚需。
之前说过,2029年,中国大陆加东欧的宽体客机市场总量在1000架左右,假如考虑市场的逐年递增,在保持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替换比不变的情况下,CR929只靠着这两个市场,就有可能收回研发本钱,这无疑为CR929项目多上了一道保险。
我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对国产“大飞机”的多次尝试,正是为了避免这种最坏情况的发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