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式
十一、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自由贸易港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落实“四早”“四集中”等措施,较早实现无新增本土病例。出台一批纾困惠企、支农扶贫等政策,全面复工复产复市复学。先后派出七批865名医护职员驰援湖北,选派专家团队赴孟加拉国帮助开展疫情防控。
37.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围绕自由贸易港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重点推进建筑、家政、养老护理、旅游、物流等领域农民工专项技能提升。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加强“聪明就业”信息化建设,落实减税降负政策和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有关政策,落实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稳定就业主渠道。促进大学生、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建立就业补助资金配套机制,扩至公益性岗位安置,着力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本地就业困难居民就业。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上下一盘棋和集中气力办大事的制度上风,不中断进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式的能力和水平。
29.“1+2+X”高等教育总体布局:“1”指“部省合建”海南大学,大力支持海南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2”指海南师范大学和海南医学院聚焦发展师范教育和健康医学学科,为海南基础教育和医疗健康事业提供实质性支撑;“X”指紧密服务海南省重点产业发展,推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琼台师范学院、三亚学院、海口经济学院等应用型本科和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特色发展。
十、推动绿色发展,建设高水平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串自由贸易港建设全过程和各领域,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动全省人民共同富裕,在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不中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展看2035年,海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自由贸易港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更加成熟,国际影响力和辐射作用更加凸显,营商环境跻身全球前列,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进迈上新的大台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优质公共服务和创新创业环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实现新型产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互联网、消费(含免税购物)、大健康和教育、旅游文化体育等一批万亿级产业;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成为在国际上展示我国积极参与应对全球天气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靓丽名片;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建成展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更加严密,现代社会治理格式基本形成,社会布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初步建成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
40.推进健康海南建设。实施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计划。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健全全省中医治未病体系,加快推动卫生健康理念和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开展全域肿瘤筛查,促进妇幼、中小学生、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建设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网格化紧密型医疗团体。建设50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和考核,强化“三医联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支持社会办医,推广远程医疗。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卫生(健康)城市、村镇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政府治理、技术、保障四个体系,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全健康”标准体系和“全健康”先行先试实践范例。
15.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坚持“项目进园区、园区说了算”,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整体规划和同步建设,完善园区综合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发展总部经济,吸引跨国公司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买通产业链,推动“整装+零配件”“制造+维护保养”“生产+应用再集成”等融合发展。培育发展“海陆空”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崖州湾深海科技城和南繁科技城建设,发展深海探测、生物育种及生物产品等高新技术产业,同步推进陵水、乐东南繁基地建设。加快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发展火箭总装、卫星及应用、航天超算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贸易航天。将洋浦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千亿级石化产业基地和油品自由贸易港区。加快实现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医疗技术、设备和药品与国际“三同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疗团体。壮大海口药谷产业规模,高水准规划建设海口美安生态科技新城“美安新药谷”。积极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贸易等为重点,依托海南生态软件园、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陵水净水湾国际信息产业园等园区,加速培育若干千百亿级信息产业集群。建设国家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基地,培育打造“链上海南”产业生态。培育发展游乐设施装备及零部件生产制造、珠宝加工等产业。加快电气机械和器材、汽车等传统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加快“两化融合”进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