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配送三级网络基本建成。建成公共型配送中心8个以上,新建或改造多功能公共服务型冷库30万吨以上,新增标准化冷躲车500台以上,新增新能源物流配送车3000台以上,新增智能快件箱4000组以上,铁路运输 上海空运,建设村级快递网点1500个以上,完善以“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三级城市配送网络。
一、总体要求
三、重点任务
民航资源网2020年12月11日消息:12月10日,武汉市正式发布《武汉市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明确,渤海物流 ,到2022年,基本建成网络化、专业化、集约化、聪明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力争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低于全国均匀水平2个百分点左右,继续保持内陆领先、全国靠前的本钱上风。主要目标包括,加快实施航空“双关键”战略。构建“35+15+30”(35条商务航线、15条货运航线、30条文旅航线)国际航空大通道,发展50条国内全货机航线,加快形成覆盖全国、通达全球的轴辐式航空网络体系。
《计划》指出,未来三年的主要任务有:着力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不中断提升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以及建立健全物流业政策支持体系。
原文如下:
——物流企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引进物流总部、第二总部企业5家以上,培育3A级物流企业30家以上(其中,5A级物流企业5家),打造具有产业和市场上风的供给链协同平台10个以上。
——中部陆海联运大通道加快建设。构建“8+6”国际直达联运大通道,打造直达国外关键城市(德国杜伊斯堡/汉堡、法国杜尔日、波兰波兹南、俄罗斯莫斯科、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立陶宛维尔纽斯)的6条国际铁路干线通道和至日本、韩国的2条江海直航通道,以及经大连、上海、宁波、广州等沿海城市出境的4条铁海联运通道和经上海转运至台湾、东盟地区的2条江海联运通道,进一步完善中部陆海联运大通道。
为深进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推进物流降本增效的工作部署,加快疫后重振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计划。
——航空“双关键”战略加快实施。构建“35+15+30”(35条商务航线、15条货运航线、30条文旅航线)国际航空大通道,发展50条国内全货机航线,加快形成覆盖全国、通达全球的轴辐式航空网络体系。
1.优先发展“双关键”航空货运网。推进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T2航站楼改造等机场扩收留工程,加快航空物流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武汉天河机场、鄂州机场运营合作对接,加速构建国际及地区航线网络,协同构建国内全货机航线网络,巩固武汉天河机场中部地区国际门户关键地位,推动鄂州机场建成一流航空货运关键。
2.突破发展“两廊”支撑多式联运网。加快补齐联运转运衔接设施短板,推进高铁、地铁进机场,铁路进港区、物流园区。加快阳逻港、汉南港等疏港铁路公路建设,以及武汉天河机场与鄂州机场之间快速通道建设。加快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巩固提升武汉北部地区多式联运走廊能力。推进阳逻港集装箱水铁联运二期工程建设,加快形成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水直达、沿江捎带的航运新格式。加紧谋划武汉南部地区多式联运走廊布局。
二、主要目标
其中,在着力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方面,优先发展“双关键”航空货运网。推进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T2航站楼改造等机场扩收留工程,加快航空物流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武汉天河机场、鄂州机场运营合作对接,加速构建国际及地区航线网络,协同构建国内全货机航线网络,巩固武汉天河机场中部地区国际门户关键地位,推动鄂州机场建成一流航空货运关键。
(一)着力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到2022年,基本建成网络化、专业化、集约化、聪明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力争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低于全国均匀水平2个百分点左右,继续保持内陆领先、全国靠前的本钱上风。
深进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进新发展格式,突出“降本钱、提效率”主线,国际货运 空运价格,以提升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为支撑,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为保障,着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家物流中心建设,为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式重要关键提供强有力保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