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运港:
目的港: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并举行海工创新中心院士服务中心的揭牌仪式 -中欧铁路快线

 海运新闻     |      2020-12-15 06:03

  目前,该中心按照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式要求,正重点聚焦五大业务领域进行攻关:建设中国海洋油气装备关键设备测试与认证体系和能力;打造全寿命周期深海装备数字化协同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孵化;组织开展深海装备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展行业科技决策咨询服务。

  中国深远海海工装备行业谋“新局”、谋“质变”,正重点聚焦五大业务领域展开工作。13日在沪举行的“机遇与挑战——面向未来的深远海资源开发装备高峰论坛”传出了相关消息。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有生、曾恒一在分别发表的《我国海洋装备技术与产业的取胜之道》《我国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战略方向的一些思考》的主题演讲中表示:海洋装备技术发展形式就是要变“注重造躯体”为“注重造内脏与神经系统”,国际物流,取长补短,打破行业壁垒,补齐技术链与产业链缺点,带动船舶行业的内循环,积极发展绿色智能产业,推进创新驱动,占领决定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深海”技术制高点。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面临着市场需求低迷、能源结构性变化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产业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同时,危机与新机共生、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形势下开新局、辟新路、育新机已成为行业的必然选择。

  当天,上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分别与中国船级社、中国海洋装备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举行海工创新中心院士服务中心的揭牌仪式。

  本次论坛由中国深远海海洋工程装备技术产业同盟、产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主办,上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承办。线上线下约有两万六千多位专业人士参与。

  据悉,中国深远海海洋工程装备技术产业同盟旗下的实体机构上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中心以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建设目标,旨在搭建行业共性技术、前沿技术、卡脖子技术集成攻关创新平台。

  上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努力将该中心建设成为海工行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协同创新的平台、交流合作的纽带。积极探索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渠道,为中国的海工装备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开幕式上,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海工同盟理事会理事长梁岩峰,产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李进忠等领导致辞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全球疫情影响广泛深远,跨境铁路 国际物流,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中国正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跨境铁路
多式联运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详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详情
广州 南非 26 22 16 详情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详情
宁波 欧洲 37 27 23 详情
香港 南亚 30 27 25 详情

在线咨询-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