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运港:
目的港: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对标波音787,中俄合研大飞机迎来转机:突破核心技术才能把握命运? -空运货物查询

 空运新闻     |      2020-12-19 10:00

  CR929为何要中俄合研?

  以伊尔-96为例,国际物流,尽管早已投进贸易化使用,但由于性能和经济性上与国际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在国际市场销量惨淡。而苏霍伊-100等明星机型的高故障率,更是对俄罗斯航空制造业的声誉打击惨重。

  2019年,俄罗斯方透露称CR929项目进展顺利,但今年7月,俄罗斯产业和贸易部部长丹尼斯·曼图洛夫(Dennis Mantulov)表示,中俄联合研发的CR929飞机的交付工作将会在2028年至2029年开始,较原计划时间晚了3年到4年。

  CR929,则是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OMAC)和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团体公司(UAC)携手研制的远程宽体客机,C、R取自两国英文首字母。公然资料显示,CR929最大腾飞重量为245吨,能够搭载280名乘客,航程为12000公里,各项指标对标波音787。

  但7月8日,丹尼斯·曼图洛夫公然表示:中俄联合研发的CR929飞机的交付工作将会在2028年至2029年开始,较原计划时间推迟3年到4年。俄罗斯产业贸易部发布的新版航空产业发展规划也已减少对CR929的资助,未来的三年由每年70亿卢布补贴降为26亿卢布、24卢布、35亿卢布。

  全球商用飞机领域已被波音及空客两大巨头垄中断多年。航空领域技术壁垒森严,中国自主研发大飞机困难重重但势在必行,而CR929项目由中俄合作开发,则出于多种考虑:

  黄俊以为,自主研发宽体客机在技术上可以实现,但由于相对缺乏制造工艺和经验,在设计上为了保证安全,在初期,其他指标上可能无法与国际一流的宽体机相抗衡,比如为了更安全把结构重量和发动机做得更重,耗油率更高。

  相对于自主研发的“国产之光”中型客机C919,中国与俄罗斯联合研发的CR929更为神秘。

  但多位专家也对出行一客表示,合作研发虽能发挥中俄双方上风,国际货运 空运价格,但我国也需要打破技术垄中断,形成自己的研发能力和设计能力、把握核心技术。

  “他不是不卖给你,他就跟你说现在缺货一年之后才给你,ARJ21的周期就被硬生生拖了一年。这样的卡脖子是非常痛苦的。”黄俊表示。(刘皖媛、王静仪)

  黄俊向出行一客表达了他的担忧:全球政治局势的大天气,对于中俄在技术研发上的合作存在一定的影响。中美关系趋于复杂、中国陷进技术禁运,在全球市场上难以寻找到合作伙伴的局面下,俄罗斯主观上可能“坐地起价”,在技术上对中国做一些限制,比如更高的价格,或者要求分割更多的市场。

  CR929是中俄双方发挥各自上风的产物,技术、资金和市场共享是合作的基础。俄罗斯联合飞机制造团体总经理尤里·斯柳萨尔(Yuri Slyusar)在2012年描绘CR929计划时称俄罗斯将贡献一揽子知识产权、技术和专门知识,中国提供生产设施和所需的资金。

  根据咨询公司Oliver Wyman对2029年全球宽体客机市场分布的猜测,中国到2029年需要的宽体客机总量为779架,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合计需要254架。中俄联合开发市场有看获得独联体国家的适航证,为CR929销往国际市场提供资质。

  但自主研发是必须要往做的事情。飞机制造业本身高度依靠全球供给链,波音和空客也在多国合作采购零部件,但核心技术由谁把握事关命运。黄俊回想起十几年前ARJ21的教训:当年中国向美国购买机载电子设备,但等到飞机造好只差电子设备时,美国却反悔了。

  按照原计划,2020年,俄罗斯与中国合作研发的宽体客机CR929将确认主要系统和设备供给商名单,并在2021年启动研发制造。往年,俄罗斯方透露,CR929的项目进展顺利,双方已获得200架采购的“软合同”。

  尽管CR929项目回到了正常推进的轨道,多位专家指出,合作研发固然能发挥中俄双方上风,但在目前的国际局势下,我国需要打破技术垄中断,形成自己的研发能力和设计能力、把握核心技术。

  在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美国推行“制裁”外交局面下,CR929项目在2020年末重回正轨,也是中俄抱团取热的战略共赢:中国海关统计显示2019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1107.5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未来还将在能源、交通、农业、航空航天等领域展开合作。

  “由于制造经验的不足,自主研发可能会需要更长的时间,会有一个技术逐渐成熟、经济效率进步的过程。这很难,但不能由于难就不做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黄俊表示。

  其三,摊薄本钱。空客的宽体客机A380研发投资高达250亿美元,而根据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公司估计,CR929项目的本钱在130亿至200亿美元(约872亿至1341亿元人民币)之间。对于经济持续负增长的俄罗斯来说,拿出近200亿美元并非易事,选择与中国合作研发有利于缓解研发本钱的负担。

  12月9日,中国商飞科技委常委、CR929中俄远程宽体客机总设计师陈迎春公然表示,中国三大国产客机项目——90座级ARJ21支线飞机、大型客机C919、中俄联合研制的300座级远程宽体喷气客机CR929都在正常推进。

  “由于制造经验的不足,自主研发很可能会需要更长的时间,投进使用后也会经历一个技术不中断成熟、经济效率逐渐进步的过程。我们需要做好这样的心理预备。”黄俊对出行一客表示。

  关键技术自研:很难,但必须做

  俄罗斯研发大型喷气客机的历史要追溯到苏联时期,伊尔-86、伊尔-96等四发远程宽体客机都在上世纪80年代研发并投进使用,俄罗斯有着中国没有的大型宽体客机研发经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跨境铁路
多式联运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详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详情
广州 南非 26 22 16 详情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详情
宁波 欧洲 37 27 23 详情
香港 南亚 30 27 25 详情

在线咨询-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