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港管委会主任张林等交通港航部分干部以为,长江大保护不但要保护好青山绿水,还要保护好沿线空气。大量岸电被闲置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制约长江大保护成效,当前亟须多措并举,让建好的岸电发挥好作用。
记者在沿江多个货运码头走访发现,这些码头都装有岸电设施,也有不少集装箱船、干散货船停泊作业,却没有一艘船使用岸电。
一是降低岸电建设本钱,进步港口企业积极性。受访港航干部反映,此前国家对岸电建设有一定比例补贴,但2018年后补贴未能发放,且相关补贴政策不明确,建议国家相关部分延续并加大岸电建设补贴力度。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0年12月下旬,长江湖北段岸电已累计用电1058多万度 ,减少燃油消耗2486吨,降低了船舶靠港时约三分之一的用能本钱。三峡游轮使用岸电量就达600多万度,但其他码头岸电使用量有限。
他说,以2020年10月为例,重庆岸电使用1000余次,用电量达83万度,其中货运169个泊位只用了19万度,均匀每个泊位仅1000余度。
“我市按照交通运输部港口岸电布局方案,大力建设港口岸电设施,199个泊位已具备岸电供给能力,其中包括169个货运泊位和30个客运泊位,但岸电使用不均衡,客运泊位使用情况较好,货运泊位岸电却普遍闲置。”重庆市交通局副局长陈永忠告诉记者。
防治长江港口区域船舶大气和噪声污染,是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在长江港口码头大力发展船舶岸基供电技术(以下简称“岸电”),沿江主要港口码头普遍安装了岸电设施。
“以前用燃油发电,一到晚上噪音特别大,旅客的体验感差,产生的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对环境造成污染,费用也高。”重庆冠达世纪游轮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长侠说,“现在用上了岸电,船一进港所有的用电都由码头提供,省时省力省本钱,又保护了长江生态。”
三是优化岸电技术,进步操纵便利。优化完善现有岸电技术标准,加快改进岸电连接技术,使岸电做到“即插即用”,更加灵活、方便维护、进步易用性、减轻工作强度、缩短岸电转换时间;加快船舶岸电技术改进,稳定电压、消除电涌、实现安全的带电转接,同时采用智能接电设施代替人工接电。
记者日前在重庆、湖北、安徽等省市的港口码头调研发现,受岸电不能用、不好用、不划算等因素影响,大量岸电设施建好之后“晒太阳”,不但造成建设资金浪费,还让港区大气和噪声污染难以消除,这一长江大保护的重要基础设施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长江黄金2号”游轮一靠上湖北宜昌秭回港茅坪游轮码头,就接上了港口的岸电。靠泊的船舶依靠岸电供能,没有黑烟,听不到噪音,本钱也降低了。游轮载客量大,靠泊时间较长,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也较大,岸电推广使用带来的综合效益突出。
在湖北黄石新港,铁路运输 上海空运,国网黄石供电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将15个泊位实现了岸电全覆盖。黄石新港规建部经理黄慧说,由于种种原因,现在港口岸电使用率不高。
“我们作业时间短,三四个小时就走了,岸电需要技术职员连接,且船舶随时移动,连着线很不方便,我们就没有使用。”这艘集装箱船的工作职员说。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苏杰近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长江经济带累计建设完成了4700个岸电泊位,逾额完成了长江经济带港口岸电布局方案任务,岸电使用率明显提升。
不过,相比游轮等客运码头,其他码头岸电却普遍存在“晒太阳”情况。在武汉阳逻港二期码头,一艘集装箱船正在进行装卸作业,船舶发动机发出轰叫声,排气管里冒着黑烟。不远处,已经建好的岸电却在闲置。
二是降低岸电使用本钱,进步船舶企业积极性。国家层面统筹制定港口岸电收费政策,执行大产业用电价格或给予电价补贴,以降低用电本钱,进步船舶企业岸电建设、使用积极性。同时,推行货运码头免费提供岸电制度,将岸基供电设施纳进码头建设标准,并将岸电使用本钱计进码头作业本钱,以破解岸电使用中码头开票难、船员报销难等题目。
完善政策优化标准提升各方使用积极性
记者调研发现,一些码头岸电利用率相比2019年大幅提升,但除了游轮等客运码头,其他码头岸电使用尽对量较低,“晒太阳”情况相当普遍。
2020年4月,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发布《我国港口岸电建设及使用情况》,数据显示,跨境铁路 国际物流,上游地区的重庆港是2019年长江使用岸电量最大的港口,电量约为500万度,占内河港口总统计用电量的41%。即便在岸电使用情况较好的重庆港,也有大量货运码头的岸电“晒太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