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码头 先说北外滩最西端的码头
新闻 | 2021-02-18 10:35
和黄浦路的历史沿革

北外滩的
扬子江(路)
码头虹口港与黄浦江交汇口的拥挤船舶,东侧是招商局中栈,西侧是
扬子江
码头。��

上海开埠后,最早建立的一批轮船
码头就在
北外滩这一带。当年东大名路南侧至黄浦江沿岸,码头林立,自西往东依次为著名上海滩的招商局中栈码头、顺泰码头、公祥码头和
扬子江码头等等,20世纪初,
北外滩的码头成为中国航运的关键,连接起国内航运和远洋航运。
1937年,停泊在日本邮船码头(今扬子江码头)黄浦江面上的日本海军“出云”号巡洋舰,在8月13日的淞沪会战时,“出云号”屡屡炮击上海的中国阵地、掩护日寇攻击中方守军,毁了闸北等地多家工厂、学校、民房等,造成中国人民生命和财产巨大损失。
本文叙述范围从东大名路378号小红楼说起,即下图所示的老船坞,沿黃浦江往西,直到苏州河边的黄浦路20号俄罗斯联邦驻沪总领事馆为止。
先说北外滩最西真个码头,朝北曾有条杨子江路,现在的上岁数的人都叫它扬子江码头,由于长期以来是国民党海军、日本海军、美国海军(借用)和人民海军使用的码头,人们都叫其为海军码头。
1916年“日邮”收买了毗连的琼记码头,将两座码头改建成一体,岸线长820英尺,水位较深,
空运报价
海运价格,有铁制浮栈桥3个,可同时停靠两艘3000吨级轮船和一艘万吨远洋轮船��

文/卢铭安
原创 卢铭安 上海老底子
30年代,照片右侧是杨子江路和武昌路转角处的日本邮船公司(码头)的办公大楼,大楼西侧是日本驻沪领事馆,俗称红楼,两楼之间隔着武昌路。��

1913年,除了琼记码头回属美商琼记洋行外,扬子江路南侧濒江浮动栈桥(码头)都回日本邮船公司管辖。
1907(光绪三十三)年日清汽船株式会社营业,资本额810万日元,并与英商太古轮船公司、英商怡和洋行的长江航运相抗衡,在下图的日本邮船(N.Y.K)码头边最西端设了日清码头,首航上海到大连的海运航线。��

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势、中国的空军、海军甚至于民间团体多次对“出云号”实施近乎自杀式的攻击,终于在8月底重创“出云号”。出云号巡洋舰受创过重彻底退出日本海军一线,作为练习舰使用,终极被美国空军炸沉于日本吴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