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运港:
目的港: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主要谷物预报数也下调 -物流

 新闻     |      2021-02-25 05:19

【封面文章】立足自身 增强粮食产业链安全与稳定|中国投资

全球粮价持续走高。2020年,世界粮食价格指数均匀为97.9点,创三年新高,较2019年上涨3.1%。全球食品价格在12月继续攀升,连续第七个月上扬。2020年谷物价格指数均匀值比2019年高6.6%。小麦、玉米、高粱和大米的出口价格在12月份走强。大米出口价格同比增长8.6%,玉米和小麦出口价格分别同比增长7.6%和5.6%。
2020年初期,部分国家实施出口限制措施,威胁全球农产品供给链,减缓粮食流通。但由于产量有保障,全球粮食表现出强大韧性。
科技化数字化注进新动能。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关键技术层见叠出,数字化转型也已成为粮食供给链的必然选择。第一,科技支撑粮食供给链发展地位越来越凸显。袁隆平曾说“面对这种巨大的人口增长压力和严重的耕地减少情况,解决粮食短缺题目的唯一途径显然就是通过科技进步,大幅度进步单位土地面积的粮食产量。”中国在粮食研发方面的突破,对保护粮食安全和促进世界和平产生了重要意义,这是科技助力粮食增产的最好证实。第二,全球科技创新进进密集活跃期,科技支撑能力大幅度提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科学技术新发现、新发明呈现非线性、爆发式增长。随着农业大数据分析、5G农用技术、农业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突破,全球粮食生产科技化水平将进一步进步,科技支撑对发展中国家粮食产业发展还有很大增长潜力。第三,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粮食供给链的必然选择。数字化在应对粮食市场不确定性方面大显身手,四大粮商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合作,将国际谷物贸易数字化,进步供给链效率。世界粮食计划署也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优先事项,2019年开发了全球饥饿监测系统,正在利用移动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以及新的贸易模式,改变为全世界弱势群体服务的方式,以实现零饥饿。
发展远景

中国粮食进口创新高。中国从全球市场进口了1.43亿吨粮食,比2019年增加28%。其中玉米进口量增加135.9%,达到1130万吨;小麦增加140.1%,达到838万吨;大豆增加13.4%,超过1亿吨;大米(稻谷)增加15.29%,达到294万吨;大麦和高粱分别进步了36.26%和479.52%,达到808万吨和481万吨。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2020年国际粮食供给充足,否则中国不可能进口到这么多粮食,超过历史年度。

【封面文章】立足自身 增强粮食产业链安全与稳定|中国投资

全球粮食供给链现状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整理计算
立足自身 增强粮食产业链安全与稳定
2月封面文章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对全球经济破坏程度已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电子商务与物流 ,其中国际贸易和全球供给链面临冲击最突出,粮食领域也未能幸免。很多国家对港口、航运采取管控措施造成物流不畅,还有一些国家采取粮食出口限制。加之蝗虫多难难、极端天气等不利因素影响,全球粮食供给链形势愈发严重。那么,严重形势的背后,全球粮食产量是否充足?粮食供给链面临哪些挑战?粮食供给远景是否堪忧?这些疑问的解答,对我国正确把握国际粮食市场,做出科学公道的粮食生产、进出口布局,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全球粮食供给链现状

目前,全球粮食供给并未陷进短缺状态,真正需要担心的是出口限制禁令泛化引发的恐慌和多米诺效应,粮价上升低造成收进国家、低收进群体负担加重,以及活动受限引发的农业劳动力短缺题目。
出口限制泛化,国际粮价如坐过山车。粮食出口限制政策越来越频繁地作为管控粮食贸易的手段,2020年3月-7月有21个国家公布或实施出口限制,覆盖全球贸易食品热量价值4%,其负面影响如多米诺骨牌加剧粮食危机恐慌。阿根廷却于2021年1月实施两个月的玉米出口禁令,对世界玉米价格再次起到推波助澜作用,2020年底中国玉米价格逼近2800元/吨大关。实行粮食出口限制禁令增加了粮食供给不稳定,加剧了粮价波动。进口国因担忧恐慌而囤粮,短时期内出现较大缺口,即使在全球粮食供给充裕的情况下也会出现粮价飙升。出口限制政策取消后,出口国库存大量开释,咸阳物流 ,国际粮价下跌。比如埃及在贸易禁令前从法国和俄罗斯购进了大量谷物,预备了八个月的储备粮,此举直接推动了全球小麦价格上涨。随着主要出口国实施粮食出口限制禁令越来越随意,未来很有可能继续采用这一惯用手段作为应对国际突发事件的对策。
有效减缓疫情的负面冲击,需要全球携手共同努力。一方面共建全球粮食治理体系,共同保卫全球化机制与成果;另一方面,在危机中寻求机遇,在困境中谋求发展,特别是对数字信息技术挖掘新动能。同时,我们要立足自己,增强农业产业链安全性与稳定性。
●发展远景
全球粮食产量充足。全球粮食产量充足、库存好,整体上供大于求。2019/2020年度世界粮食(不包含大豆)供给量为34.7亿吨,总需求量为26.7亿吨,期末库存近8亿吨,库存消费比近30%(农业农村部数据)。尽管在2020年12月,FAO的全球谷物产量预告数连续第三个月下调,主要谷物预告数也下调,全球谷物产量不错,达到27.42亿吨,比2019年增长1.3%(国际粮农组织数据)。因此,从全球供给总量来看,粮食不存在短缺题目。这也是本次疫情中粮食安全表现比2007年全球粮食危机更佳的重要原因之一。从中长期看,疫情促使各国更加注重粮食生产和粮食贸易,全球粮食供求关系总体还是宽松的。
中国地位和贡献持续提升。中国向世界传递出粮食供给链的中国最强音。作为负责任大国,持续向发展中国家分享减贫和粮食安全经验。在世界粮食安全领域,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贡献将得到持续强化。第一,中国粮食安全经验提供全球治理样本。中国实现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纵观全球,像中国这样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对粮食安全开展系统治理的国家,是少有的。已经形成了与基本国情相符合、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国际形势相对接的中国特色粮食治理之道,在历次金融崩盘、公共事件等全球危机中,粮食无一例外地是稳定国内经济社会的战略后院。彰显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尽对安全”粮食安全战略观的远见,验证了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战略方针的正确性。2021年,中国将继续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做生产量贡献,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必将成为世界粮食治理的样板。第二,中国已成为疏通全球粮食供给链、维护全球粮食供需平衡的重要气力。中粮团体积极布局南北美洲、大洋洲及黑海地区等世界粮食核心产区,买通了全球粮食主产地与主销区流通渠道,成为疏通全球粮食供给链、维护全球粮食供需平衡的重要气力。为确保疫情冲击下的国际粮食供给链稳定,中粮团体联合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嘉能可等主要粮商,在日内瓦成立诺华S.A数字化农业国际贸易公司,利用区块链技术推进国际贸易数字化,为构建更安全、稳定、高效的国际粮食供给链新格式迈出重要一步。第三,中国将推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道的方向发展。中国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粮食治理,在全球话语权和影响力已大幅提升。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团体、金砖国家、上合组织、10+3和中日韩等多边框架下的重要农业国际会议中均体现了中方主张,得到了积极响应,不中断扩大中国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在国际舞台彰显担当。

● “粮食安全有困难也有办法”
张梅
● 支持中国提升保障粮食安全能力
⬆ 2020年10月13日,江苏省镇江市,工作职员在温室里种植西红柿
导读
有困难也有办法
●面临挑战
粮食安全
面临挑战
一方面共建全球粮食治理体系,共同保卫全球化机制与成果;另一方面,在危机中寻求机遇,特别是对数字信息技术挖掘新动能。同时,我们要立足自己,增强农业产业链安全性与稳定性

阅读原文

国际合作增强粮食系统韧性。公共卫生事件、极端天气等尽不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题目,更不是单一哪个国家能单独解决的,而是世界性的。解决粮食安全题目,国际间的携手合作必不可少。第一,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破坏力前所未有,对国际合作需求之大前所未有。国际合作在应对新冠危机、增强粮食系统韧性方面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保障粮食供给多边合作,推动生产和贸易跨界活动,对缓解疫情的影响起到巨大作用。二十国团体农业部长的疫情应对特别会议,就减少贸易限制达成共叫,保证紧急措施的针对性、透明性、适当性和临时性,确保粮食市场供给链正常运转,此时需要更牢固、更有力的国际合作机制。第二,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更加突出,国际粮食治理体系要与时俱进,共同保卫和推进多边主义。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横行,政治经济形势波云诡谲。要充分利用双边合作机制、区域合作机制,开展更为广泛的国际合作,确保进口来源多元化,分散贸易风险。2020年1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铁路运输 上海空运,这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涵盖人口最多、成员构成最多元的自由贸易区,有看进一步保障全球贸易畅通。
张梅
——专访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宏广
——专访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组织驻中国、朝鲜和韩国代表马泰奥(Matteo Marchisio)
粮价持续走高,低收进国家负担加重。在国际粮食贸易中,很多粮食净进口国事低收进国家,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对其贫困群体带来严重影响,让他们难以获得足够粮食。2020年,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与粮农组织共同发布的《严重粮食不安全热门地区早期预警分析》显示,25个中东、拉美的国家面临粮食安全风险。预计在2019年6.9亿人基础上将至少新增约8300万饥饿人口,甚至新增超过1.3亿。历史已经证实,粮食价格上涨会威胁到政治稳定,2007-2008年有37个国家发生民众暴动以抗议粮价上涨。这些不争的事实告诉我们,若世界粮价继续攀升,对于低收进国家的营养健康改善,甚至是政治稳定,都是不小的考验。更何况,已经出现猜测2021年粮价上涨的声音。
原标题:《【封面文章】立足自身 增强粮食产业链安全与稳定|中国投资》
钟钰

【封面文章】立足自身 增强粮食产业链安全与稳定|中国投资

职员活动受限,劳动力短缺题目凸显。全球粮食供给链面临的复杂局面不止于价格波动,空运报价 海运价格,疫情期间的管控性措施阻止了很多外籍劳工参与农收工作,凸显出世界农业部分的弱点。每年美国需要超过100万名来自墨西哥、北非和东欧的移民工人投进农业生产;英国需要东欧的8万名季节性劳工,同以往相比,2020年来英从事农业产业的人数大幅减少,只有大约20%的季节性劳工能来英国,疫情导致劳动力短缺题目越来越明显。尽管国际劳工组织在2021年1月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劳动力市场监测报告》中猜测,随着新冠疫苗推广,大多数国家会在2021年下半年表现出强劲的复苏,但复苏仍布满不确定性。短期内,疫情后续影响还在持续,农业劳动力供给方面的题目还将继续存在,对粮食生产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跨境铁路
多式联运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详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详情
广州 南非 26 22 16 详情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详情
宁波 欧洲 37 27 23 详情
香港 南亚 30 27 25 详情

在线咨询-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