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开花,散货船、油轮、海工和特种船等订单纷至沓来。在取得集装箱船经营历史性突破的同时,民船和海工领域也喜报频传。
在帮扶工作方面,船海部先后组织沪东中华、外高桥造船、广船国际等对兄弟船企开展帮扶工作。除了提供有关治理和技术上的支持,还根据实际需求提供必要的生产和人力等方面的资源支撑,使帮扶对象的生产效率效益、关键核心指标等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和提升。
根据重大项目工程治理办法和运行工作机制的要求,中国船舶团体手持的近百艘大型集装箱船和50艘LNG单燃料动力散货船的“绿色珠江”等项目均已列进看板治理,重点监控相关船厂和重点配套厂家的生产进度。目前,“绿色珠江”项目首制船已完成了下水节点,后续项目正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
行百里者半九十。船舶行业是一个周期性特别明显的行业,必须冷静理性研判,既要顺应大势,又要审时度势。6月下旬,中国船舶团体召开船海业务经营工作专题会议,明确了下半年生产经营的工作重点,号召各个企业聚焦科学谋划经营接单,推进接单产品结构多元化,进一步聚焦主建船型加强风险控制,全力确保各项目定期保质交付,采取措施确保经营承接项目的盈利预期,切实增强各成员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发挥中国船舶团体资源综合上风,全面做好安全生产、质量保障与疫情防控方面等各项工作,为完成中国船舶团体2021年生产经营目标任务,促进船海业务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奋发有为、再续辉煌。
今年以来,中船贸易联合中国船舶团体旗下各骨干船企签署包括系列双燃料散货船、系列双燃料LR II型油轮,各类气体船如中大型LNG、超大型液化气船(VLGC)、超大型液化乙烷运输船(VLEC),以及30万吨级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和2000吨风电安装平台等诸多民船和海工订单。特别是中国船舶团体旗下广州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联合中船广西船舶与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与广东省珠江海运有限公司签订生效了50艘LNG单燃料动力散货船设计建造合同,标志着“绿色珠江”工程项目正式起航,进一步夯实了中国船舶团体在绿色环保航运领域的市场地位,为实现国家低碳减排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中船方案和气力。
6月30日, 1.3万吨优化型多用途重吊船、2700TEU支线集装箱船、21万吨纽卡斯尔型散货船分别在中国船舶团体有限公司旗下沪东中华造船(团体)有限公司、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和天津港船重工有限公司完工交付。至此,今年上半年中国船舶团体船海业务累计完工交船102艘、917.2万载重吨,分别为年度计划的52.8%、57.3%,完工艘数和载重吨同比分别增长18.6%、19.3%。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新船订单累计承接232艘、1838.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9倍,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国际货运 空运价格,提前完成了年度接单计划。这一连串亮眼的数据,不仅表明中国船舶团体船海业务实现时间过半、完成生产经营任务过半的目标,为中国船舶团体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迈好步献上了一份的厚礼,而且也是一份对中国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来说指针意义深远、含金量十足的成绩单,可喜可贺。
进一步强化对标和帮扶工作,促进中国船舶团体旗下船企提质增效,实现共同发展。为进一步发挥中国船舶团体整合上风,中国船舶团体建立了船厂之间的对标帮扶工作机制,组织召开工作专题会,研究制定对标、帮扶工作方案,形成月报、例会、现场交流工作新机制,并将对标和帮扶工作纳进个性化考核之列,强化责任督察与考核。
这些业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国船舶团体的坚强领导,得益于船海部对市场形势急剧变化的清醒熟悉,以及保持战略定力、精准谋划布局的胆略和视野,把握市场大势、保持接单节奏的决策部署,多措并举、知难而进的责任和担当。
保持战略定力,发挥团体整体上风,把握市场机遇,实现经营突破。今年以来,全球船舶海工市场强烈触底反弹,出现了十年未有的繁荣景象,订单呈现出集中放量态势,大大超乎业界预期。BDI指数突破3000点,创下2010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集装箱运费价格节节攀升,一箱难求局面频现,加速推动班轮贸易繁荣,致使全球集装箱船大幅放量成交。这与往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低迷不振,世界贸易量急剧萎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反差。全球船海企业共享行业“牛市”带来的利好,纷纷争抢订单。
今年上半年,通过开展对标、帮扶工作,有关产品建造的周期有了不同程度的缩短,产品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为中国船舶船海业务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起到了助推作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