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运港:
目的港: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部分国家和组织甚至提出2050年实现国际航运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 -空运流程

 海运新闻     |      2022-03-29 13:01

  然而,LNG作为目前主流船用燃料依旧具有“双面性”。吴顺平表示,从船舶燃料的安全性、经济性、技术成熟度(配套能力)、法规完备性、可供给性等综合适应性分析来看,LNG都具有其他替换燃料(如氢、氨、甲醇等)不可相比的上风,对于采用LNG燃料的船舶,未来改装成零碳燃料(例如:氨燃料)动力也较为轻易。此外,与甲醇、氨等其他替换燃料相比,LNG燃料舱的体积、布置位置等在船舶营运时可能造成的装货损失、经济损失更小。固然LNG燃料船舶存在上述诸多上风,但在整体发展上依旧面临一些题目,一是减排贡献度有限(约10—20%),这是由于自然气本身含有碳;另一个是LNG使用中甲烷逃逸对温室气体排放带来一定影响。“实在在船舶应用方面,终端逃逸量并不大。而且这个题目通过后天技术跟进,逐步优化和改善,是可以得到解决的。”多部分产业同盟SEA/LNG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此外,LNG价格受市场波动起伏较大,且不同环境下的LNG气源供给不稳定,缺乏公道的定价机制和供给体系。

国际航运承担了全球85%以上的国际贸易运输量,其2018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约为10亿吨,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89%,航运减排题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从中长期趋势看,零碳燃料氢、氨是未来实现船舶零排放的重点发展方向。目前,业界已经针对氢燃料动力船开展了少量的研究及试点项目,船用技术装备、规范标准、基础设施等也将逐步发展完善。同时,吴顺平表示,在储氢方面,产业应用技术还不够成熟。“一是氢分子较小,极易钻进金属材料的内部,导致材料氢脆损伤;二是储氢能量密度不高,不利于储能,运输也极不方便;三是氢的可燃浓度范围较广,轻易引发火多难爆炸等事故。所以对于氢燃料动力装备技术要求极高,进而导致本钱增加。”目前,高压气态储氢在汽车行业应用已相对较为成熟,但适合船用的高密度储氢技术尚无理想解决方案,由于能量密度的限制,氢燃料目前仅适用于短程航行、小功率的船舶,要满足国际远洋航行船舶的应用需求,尚需进一步发展液氢储存技术或在线重整制氢技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跨境铁路
多式联运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详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详情
广州 南非 26 22 16 详情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详情
宁波 欧洲 37 27 23 详情
香港 南亚 30 27 25 详情

在线咨询-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