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在福建,山东港口渤海湾港5月份集装箱单月吞吐量首次突破5万标箱,上海港单日集装箱吞吐量目前已回升至疫情前水平,中山港上半年码头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6.4%……从北到南,我国港口千帆竞发,尽是一片勃勃生机。港口是反映对外贸易情况及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6月份,跨境铁路
国际物流,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14.3%,各地港口物流保通保畅继续推进,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外贸保稳提质夯实了基础。
来自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4亿标箱,同比增长3%,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超过8500万标箱,同比增长6.1%。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75.8亿吨,其中内贸吞吐量增长0.5%。
7月22日上午,“城春”轮(VICTORY VOYAGER)顺利挂靠南沙二期码头,标志着日韩-南沙-越南海防线JKH正式首航广州港南沙港区。该快线的开通进一步满足广大客户进出口东南亚以及东北亚的需求,提供新航线服务、新目的港选择,以及更便捷、可靠的港口服务。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女职工走进龙门吊培训班,成为“准”女司机,而这就是技术变革赋予港口新生动能的一个缩影。
黄海岸边,巨大的轨道吊咆哮往返,各色集装箱被正确抓取,分选到一辆辆无人驾驶的导引车上……热火朝天的景象中,作业区现场却见不到一名工作职员。
截至6月底,“国际物流纾困服务”已经实现17家船公司舱位可订,累计争取到纾困舱位近5万标准箱,完成纾困订舱箱量超“万箱”,为外贸企业节省费用上百万元。
疫情影响之下,我国港口运行的复苏回热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一系列帮扶政策纾困解难。
在宁波船山港梅山港区,浙江省海港团体首位龙门吊女司机田萍武正坐在远程控制室里,眼盯屏幕,手控手柄,熟练地完成着集装箱装卸作业。聪明化码头的建设,不但改变了以往司机在数十米高空操控室里坐到腰酸背痛的工作方式,也破除了行业的“旧观念”,让女职工也能参与龙门吊装卸作业。
精准帮扶 纾困解难
技术赋能 提速增效
7月23日,随着“地中海艾达2号”轮缓缓驶离天津港码头,天津港“地中海东南亚航线”正式首航,这是7月份以来,天津港开辟的第三条“一带一路”及RCEP新航线。今年以来,天津港提速京津冀区域与RCEP成员国航运贸易交流,进一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津港气力”。
浙江省海港团体积极发挥“四港”云平台的物流公共服务属性,增强物流资源协作与交易的便利度,开发“物流管家”“国际物流纾困服务”“公铁水内贸货运网络”等多个应用场景,实现“货畅其流”的目标。针对中小外贸企业签约难、运价高等题目,平台提供“物流纾困平价舱”,打造“自主订舱、即订即得、全程运输”纾困服务,减少中间加价环节,缓解运价高企现状,降本增效助企纾困。
7月20日,六台新定制的自动化轨道吊(ARMG)在福州港江阴港区5#泊位上岸落轨,正式拉开福州港江阴港区自动化码头建设序幕,标志着福州港江阴港区集装箱生产作业“聪明闸口+ARMG+5G智能传输”的自动化时代即将开启。
来源:中国水运网
福建厦门港,当下正是一派热火朝天的作业景象。岸边,桥吊不中断抓取集装箱,对讲机中传来此起彼伏的调度口令;水中,满载的巨轮往返穿梭,装卸各式各样的货品。今年上半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达598.84万标箱,同比增长1.44%,其中外贸箱同比增长6.02%,再度刷新纪录;6月份单月首次突破110万标箱(达110.97万标箱),创下厦门港单月集装箱吞吐量历史最好成绩。
今年以来,浙江省海港团体主动作为,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创新应用聪明化码头前沿技术,稳步推进聪明化码头示范建设,助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提升“双循环”关键服务水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