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运港:
目的港: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出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航运

 海运新闻     |      2022-10-11 10:51
崔东树也表示:“在燃油车方面,我们相较于欧美国家的产品仍明显处于落后状态,而新能源技术我们明显处于相对先进的状态。因此,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有较大空间,而且由于欧洲目前处于资源紧张状态,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相对较大,还有一些政策支持,给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带来巨大机会。”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市场快速崛起,并迅速占据了相对主力的位置。目前来看,欧洲市场已占据50%左右的比例,表现相对较强,亚洲市场被欧洲市场快速超越。从2021年开始,欧洲市场就超越亚洲市场,成为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来源:中国证券报



“在挪威买新能源汽车可免除各种税费,这边有很多峡湾,水电价格也非常便宜,很多公司还有免费的充电设施。”郝振霄先容说,“还有一点是,挪威没有本土的汽车品牌,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我想这也是吸引中国汽车品牌前来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首先,欧洲电动车市场具有低关税特点,德国、法国等国家电动车整车进口享受10%的低进口税,挪威对电动车进口则实行免税;其次,欧洲的充电基础设施较完善。同时,欧洲消费者对于环保理念认可度高,新能源汽车接受度相对更高。


以一个小小的拖钩为例,卢放表示:“为满足挪威当地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岚图汽车在后拖钩方面做了相应开发。为了提升整车拖曳质量,我们通过仿真分析,重新设计了整车后防撞梁,对车身左右纵梁进行了局部加强,达到了两吨的拖车质量,在同类车型中的拖曳质量最大。”
“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可提供的产品不是特别多,但欧洲无论是从国家政策支持,还是从用户对环保的热衷、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对新能源汽车都有很大的需求。所以很多中国车企都往那边跑,由于大家都发现这是未来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岚图汽车CEO卢放表示。
“我们用同逐一切标准的产品先解决模式、法律法规、充电功率、交付、物流仓储等一系列题目,然后再面对全球开发车型。挪威市场的顺利交付,使我们迅速积累了销售、交付、服务等全闭环的海外经营经验。”在9月29日的中国汽车品牌出海峰会上,小鹏汽车副总裁李鹏程表示。
清澈的峡湾、冷艳的冰川、苍郁的森林、绚丽的极光……已在挪威工作七年的郝振霄眼中,海运报价 国际快递,如今当地又多了一抹亮丽的风景线——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

支撑比亚迪唐EV拿下测试冠军的,正是其领先的产品力。据悉,2022款比亚迪唐EV搭载108.8kWh大收留量刀片电池,拥有比亚迪全系车型最深厚的电量储备,续航最高达730km。此外,其搭载的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已升级至L2.5级智能辅助驾驶模式。
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增长势能有待开释。以挪威为例,截至上半年,中国品牌在挪威的电动车注册量占比仅10.6%,且销量排行榜前十中无一中国品牌。考虑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目前仍属“初来乍到”,一方面上述成绩的取得已实属不易,另一方面也说明未来的增长潜力十分巨大。





 


先是比亚迪。9月28日,比亚迪面向欧洲市场推出汉、唐及元PLUS三款车型,并开启欧洲多国交付,其中就包括了德国;国庆假期期间,德国最大租车公司SIXT又公布,已与比亚迪签订意向合作协议,在2028年之前采购10万辆比亚迪Atto 3系列新能源汽车。
为什么欧洲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出海的主战场?
“要把握新能源汽车的历史机遇。”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表示,“上世纪70年代出现石油危机,丰田等日本车企凭借日系车优秀的节油技术拿下美国市场。近年来,随着传统车企的‘诺基亚时刻’出现,同样的窗口正摆在中国新能源车企眼前。”

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高端化特征非常明显。“从出口均价来看,近年来纯电动车提升极其明显,从2018年的0.2万美元提升至2020年的1.1万美元;2022年达到了1.99万美元,8月更是达到了2.58万美元的良好水平。”崔东树表示。
政策大力支持、充电设施完备、水电充沛价廉……得天独厚的条件使挪威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最高的国家,也不约而同地成为了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进军欧洲的首站。2020年以来,上汽、小鹏、蔚来、比亚迪、红旗、岚图纷至沓来,从挪威登陆开启了出海之旅。

10月7日,“东方斯堪的纳维亚”号货轮缓缓驶离洋山深水港,装载的1698辆上汽名爵随船远渡重洋;在毗邻的海通南港码头,5000辆特斯拉正驶上“加州盛世”号滚装船蓄势待发。它们有个共同的目的地——比利时泽布吕赫港,车辆运抵后将经此中转至欧洲各国。
而下一站也在国庆假期前后揭开答案——全球汽车产业的腹地德国。在BBA(奔驰、宝马、奥迪)的大本营,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将迎来出海攻坚战。

据欧洲咨询机构Inovev统计,2020年之前,中国汽车在欧洲注册量仅1万辆左右,2021年暴涨至8万辆,今年上半年达7.5万辆,预计全年可达15万辆。另据研究公司JATO Dynamics计算,2021年中国汽车在欧洲注册占比达14.7%,已是欧洲电动车的第二大来源地,仅次于德国。


以比亚迪为例。今年年初,挪威乘联会对31款在售的热门电动汽车开展冬季续航实测,目的是检验低温环境下,电动汽车锂电池的收留量衰减情况。测试结果显示,比亚迪唐EV相较官方标定的续航里程偏差仅为11%,远低于30款参赛车型19.6%的均匀偏差。


不过,同时需要看到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出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在产品开发方面,既要符合欧洲的法律法规,又要针对欧洲市场的特点做适应性开发,这都是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需要面临的挑战。




机构也纷纷看好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欧洲的市场远景。中信证券预计,中国车企2025年、2030年海外销量有看达300万辆、550万辆。中短期内,燃油车出海贡献较大,但新能源车出海远景更加广阔。“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中断提升,欧洲作为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最积极、燃油车退出计划最坚定的地区,203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看到达50%以上。”
紧接着是蔚来。10月8日凌晨,蔚来公布其三款最新车型ET7、EL7和ET5将通过订阅模式在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四国开放预订,但只提供租赁服务,不直接销售。早在今年7月,蔚来还在柏林建立了创新中心,用于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以及能源技术研发。
“我记得刚来的时候路上的新能源汽车基本上是特斯拉,这两年比亚迪、红旗、蔚来等中国品牌越来越多,一开始感觉挺新鲜的,现在已司空见惯。”郝振霄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中国品牌挺受当地人欢迎的,我一个朋友就买了一辆上汽名爵。”

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出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航运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眼中,挪威不仅仅是桥头堡,更是全面进军欧洲乃至全球的尽佳练兵场。
在品牌向上突破的背后,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实现快速升级。而品牌溢价的来源,则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力。近年来,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特别是最核心的动力电池上实现全球领先,加之在汽车智能化方面的快速进步,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出海的底气。

2021年既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井喷的一年,跨境铁路 国际物流,也被称作“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出海元年”。
出海远景广阔


从挪威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首先辐射同属北欧的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家——上述四国正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排名前列的国家。国庆前夕,岚图在向挪威发送首批500辆FREE纯电版、正式开启欧洲之旅的同时公布,2023年起计划进进瑞典、荷兰、丹麦、以色列四国。

从挪威到德国,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路线图浮出水面

2022年10月11日 10时 中国证券报



从桥头堡到深进腹地


近两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呈井喷式增长,并大举进军欧洲市场。上汽、红旗、比亚迪、蔚来等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纷纷吹响出海的号角,从桥头堡挪威,到汽车产业腹地德国,以千帆竞发之势,勾画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路线图
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过200万辆,一举突破多年来徘徊在100万辆的状态,同比翻番。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成为新动能,2021年出口31万辆,同比增长3倍;今年1-8月出口34万辆,同比增长97.4%,已超往年全年。
提升产品力是根本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跨境铁路
多式联运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详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详情
广州 南非 26 22 16 详情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详情
宁波 欧洲 37 27 23 详情
香港 南亚 30 27 25 详情

在线咨询-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