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升中国物流主升浪的“引擎”:①“新零售”与“新物流”;②公路运输格局变化;③物流科技的升级发展;④“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做过证券投资的,大都知道“艾略特波浪理论(Elliott Wave Theory)”。这是由美国证券分析家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在研究道琼斯工业指数时发现的一种技术分析方法——市场走势会周期性重复一种结构形态:由5个上升浪和3个下跌浪组成一个完整的市场周期;周期之初,在一轮试探性小涨和小幅回跌之后,会迎来一轮波澜壮阔的飙升行情,这一轮行情就叫做“主升浪”。
自2007年6月28日“荣庆物流”完成中国物流首例有影响力的私募融资开始,中国物流开启了一轮资本行情。最初的上升小浪,我把它叫做“定位驱动的讲故事时代”,冷链物流、零担物流、危化品物流、服装物流、汽车物流等等,不一而足,甚至冷链里又进一步细化出干线、冷库、短驳、最后一公里、最先一公里等等战略重点区隔的差异化。2013年8月,中信资本、元禾控股等组成财团出资80亿元入股“顺丰集团”,则是这波上升浪中物流单笔融资的最大标的。
这第一波升浪攀升至2014年喧嚣的“车货匹配平台”,到达相对高点,出现了从纯粹技术“天网”入手的、从联盟共享“地网”入手的、从开放承运商管理系统入手的、从链接物流园区入手的、从某项服务资源延伸入手的、从某种“秘密武器”起量入手的,以及直接“简单粗暴”砸钱硬推的“七套拳脚打法”。随后,中国物流融资进入相对沉寂,期间虽亦有“合纵”“连横”的波澜兴起,但终未掀起大浪。
资本行情磕磕绊绊走过10年,中国物流迎来一番热闹欢腾的景象:本“不愿与资本打交道”的快递企业“三通一达”和顺丰速递,2017年突然全部张开臂膀拥抱资本;以“区域小霸王”联邦而成的快运企业“壹米滴答”,短短一年多时间,历经A、A+、B、B+数轮融资,2018年4月23日宣布完成C轮5亿元融资;破釜沉舟,将自己原已经营十余年的知名品牌纷纷注销,将所有线路资源整合成一家公司重新开始创业的快线企业“德坤供应链”,2018年4月18日一开始融资就是亿元级别;2018年4月24日,合并成全国最大的车货匹配平台的“满帮集团”(车满满+货车帮)宣布,单笔融资就是19亿美元……
“主升浪”开启了?
拉升中国物流主升浪的“引擎”又是什么?
引擎之一当是如今沸沸扬扬的“新零售”,阿里研究院所谓的“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业态”。
从覆盖3公里半径、5000平米以上3000个SKU以上、既是生鲜超市又是饭店还是物流配送中心甚至是消费者教育中心“让做饭变成一种娱乐”的“四不像”“盒马先生”,到覆盖1公里半径、200-300平米1600个SKU、“像经营化妆品一样经营生鲜”让精选食材也都有“身份”都可追溯的“康品汇”,再到离家200-500米、在你家小区门口5个档口以内、70平米600个SKU、只卖肉和蔬菜和水产坚决“不卖隔夜肉”的“钱大妈”,直至就“在楼下”、网订柜取的“社区冰箱”“智慧微菜场”的自动售菜机,这些“新零售”的经典案例,清晰地勾勒出一个“数据驱动”的“物流前置”轨迹,所谓“单未下、货先行”,所谓“楼上下单、楼下送货”。
“宋小菜”由“搞不定的土豆”引申出“反向供应链”——从先有“供”再有“应”的“供应链”,到先有“需”再有“供”的“需求链”,即所谓“应供链”;“聚水谭”从“ERP+”到“SAAS+”到“Service+”发展出“网状供应链”——从供应链的“树型结构”演变成供应链的“网状结构”,由S端和b端共同服务于C;爆炸式增长的“唯捷城配”们更是直接了当——你“盒马先生”“超级物种”“康品汇”“生鲜传奇”等等一涌而上都是年以百计地拓店,你“钱大妈”“食行生鲜”等等甚至都是年以千计地布点,谁来给你配送?“京东”的刘强东把这些显著变化宣称为“第四次零售革命”,所谓“零售的基础设施革命”。
“新零售”的本质就是“新物流”。没有基础物流体系的变革和提升,所谓“泛零售业态”,所谓“任何时间、任何空间、任何主体、任何内容”的“零售物种大爆发”,只能是痴人说梦异想天开。
引擎之一是中国公路运输的格局变化,“战火”从原来的2C烧向更广阔的2B,“通道+枢纽+网络+平台”的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如火如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