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运港:
目的港: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欧洲航运代理-中国物流业70年:向“物流强国”目标坚实迈进

 新闻     |      2019-10-22 02:09

本报记者 赵碧报道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斐然。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物流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无序到有序,从一路追赶到部分超越的历史性变革,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回顾70年来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历程,经历了萌芽、起步发展、快速成长、提质增效几个时期。追寻着一路发展的轨迹,能够发现中国物流业在几十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物流业发展也将更强更大更优。

初显生机 起步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生产资料和主要消费品实行计划生产、计划分配和计划供应,计划部门管指标、物资部门管调拨、交通部门管运送。这一时期,我国初步建立了以铁路和水运为骨干,其他运输方式为补充的运输体系。

与现代物流业“围绕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八大职能要素展开不同,我国在这一时期只有传统的储运活动,即传统的物资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活动,参与主体均为公有制企业,实行政府定价,专业化分工不强,物流运作具有“大而全”“小而全”的特点,基本满足这一时期经济恢复与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这时候的物流活动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活动。

1978年,国家有关部门赴国外考察学习后,首次将“物流”概念引入国内。在此基础上,中国物流研究会等研究组织相继成立,物流专业期刊杂志开始创办,一些高校先后开设物流本科和研究生课程。这一时期物流知识启蒙和理念传播,为中国物流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通过引进、借鉴国外物流理念,物流实践开始起步。1978年以后,我国实行“搞活企业、搞活流通、培育市场”的一系列改革,逐步突破“计划分配、统一定价”的管理体制,扩大企业自主权。1988年设立了物资部,推进了物资配送的专项行动。经国务院同意,在石家庄、沈阳开展物资流通和物流发展的一个重大的举措,流通和物流引导生产和消费的作用,开始发挥。

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破之前“大而全”“小而全”模式,扩大物流外包,改善物流管理,外资物流进入中国物流市场,带来先进的物流理念、技术和模式。同时民营物流企业开始大量地涌现,并加速成长,国有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发展,出现了国有、民营、外资三足鼎立的局面。地方在物流实践上也有了重大发展。深圳、上海、天津等地把物流列入支柱产业或新兴产业,积极推动发展。

1999年11月国家经贸委与世界银行召开的“现代物流发展国际研讨会”提出,“要把现代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快速成长 提质增效

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出口贸易大幅增长,中国物流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2001年,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出台《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成为我国政府部门就物流发展发出的第一个专题文件。2004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九部委又出台《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2005年“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组建。同年全国现代物流部级联席会议在青岛召开,评出科技进步奖,为物流产业确立和物流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单列一节,标志着物流业的产业地位正式确立。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第一个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纳入当年“十大调整和振兴规划”。

随着国家有关物流业发展政策的不断出台,各省、市、自治区纷纷制定物流发展规划,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广泛成立。一系列专业物流发展规划和政策,为物流业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企业也通过制定物流规划开始现代物流系统的建设。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物流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都在20%左右,涌现了一批做大做强的物流企业,我国实现了从物流弱国到物流大国,从传统物流到现代物流的跨越式转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国际空运
国际海运
国际快递
跨境铁路
多式联运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详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详情
广州 南非 26 22 16 详情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详情
宁波 欧洲 37 27 23 详情
香港 南亚 30 27 25 详情

在线咨询-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