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系统是这几年新增的检验项,谷岳忠从业30年,所检验的船舶从木质帆船变成了万吨级巨轮,宁波船山港从内河小港发展成为年货物吞吐量超10亿吨的“东方大港”,尤其近几年,船舶更新换代加速,给他和徒弟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了更标准地检验船舶,谷岳忠创建了宁海县船舶检验数据库,囊括了宁海所有船舶的基本状况、参数,还有船东的联系方式。平时,他就天天翻翻这些数据,记一记,不然每次检验都要查数据,实在费时。
船舱再往下,得靠各种垂直扶梯通行。我们往下张看,黑漆漆的一片,不知深浅。谷岳忠贴着梯子往下爬。“高度五六米左右,要慢,脚别抖,踩实!”他边说边示范着,高温环境不比平常,人体水分流失太多,腿脚很轻易虚浮而踩空,所以一步一步,要稳而慢。
近一米八个头的符汉青身材壮实,在这80厘米高的空间内无法竖立,只能匍匐往前爬。他爬爬停停,用猫着腰、仰着头的姿势,细细检查一条一条焊缝,并精确丈量钢板尺寸,不时用铁锤敲打。敲到某一处,跟在身后两米远处的谷岳忠忽然停下不动了,趴着细听,喊道:“声音不对,有题目,再敲深一点!”果然,再往里敲,烂穿的孔洞躲不住了。
见证者和引路人
谷岳忠用衣袖在脸上抹了两把,便蹲下来核对发电机组的型号。不一会儿,他又踮脚挤进狭窄的通道,一丝不苟地观察舱壁的水密性能,任凭汗珠沿着脸颊滑落。
一艘船从搭建第一块钢板开始到后期的运营,小到每一条焊缝,大到发动机,都需要检验,但在偌大的船体中找出症结并不简单,检验内收留少则几十项、多则200多项,检验一次最少半天时间。一条上万吨的船,单检查焊缝一项就要走上万米。
“船上哪怕一个小小焊缝点出题目,就像针线不牢固衣服就会破一样,存在安全隐患,收留不得半点马虎。”吴豪霄说。船舶检验,实行的是“终身负责制”,每次验完船,签下字,就是一辈子的承诺。他们工作室检验的船舶,迄今为止没有一艘发生过检验质量事故。
浮躁在这特殊的工种中是禁忌,另一位90后验船师吴豪霄如今的性子,已明显比同龄人沉稳。他在机舱几个重要设备前,不厌其烦,一个题目要反复确认好几次才罢休。这种自然流露的“烦琐”和超越凡人的细心,或许是每个验船师都有的“职业病”。
我们看了一下谷岳忠手中的温度计,没过40℃,心想应该不至于烫伤。
验船师谁没几处伤疤
“沿着抽水马桶管道,检查一下污水储存柜。”刚从货舱底部大汗淋漓地爬上来,谷岳忠一个指令,又把大家带到了船舶机舱。
谷岳忠似乎看出了我们的掉以轻心,今年55岁的他干了30年验船师,还组建了“宁海晓船船检工作室”,带了3名徒弟,他太清楚我们即将面临的“炙烤”指数了:“别看现在室外38摄氏度,但船舶钢板吸热能力极强,这会儿估计已有60摄氏度了,船舱内温度会更高。不信?打个鸡蛋上往,三五分钟就能熟。”
果然,随着谷岳忠钻进空间狭小的船舱,立即感觉像是跌进了大蒸笼,汗珠从每个毛孔渗出来,很快渗透衣背。扑面而来的闷热空气中不仅夹杂着焊接后的焦糊味,还有新刷油漆的刺鼻气味,感觉多呼吸一口就会把嗓子灼伤。
“烦琐”是职业病
符汉青蜷着身子,抢在师傅谷岳忠之前从“人孔”钻了进往,来到船舶装货区和船底之间一个密闭空间,除了施工或检查,一般不会有人进进。这里面横七竖八的钢结构骨架尤为要紧,是船检的重点。
7月28日上午10时不到,当头的烈日已开始显威,停靠在宁波宁海强蛟镇磨盘山码头的“捷耀61”散货船甲板迅速升温。
船舶甲板上,“宁海晓船船检工作室”的验船师谷岳忠单膝单手撑地,俯身检查侧边的焊缝,隔着厚厚的手套和劳保鞋,热浪仍一阵阵钻进皮肤,汗水滴滴答答落在甲板上,或是融进工作服里,凝聚成新的盐斑。
谷岳忠从身上沉重的设备包里取出手套递给我们,叮嘱道:“戴好手套!船上的铁件都不能用手摸,会被烫伤。”
谷岳忠是一个较真的人,碰到历年法规变化较大的地方,会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检验方案。就拿排污来说,原来船东是直接排进海里,社会发展了,环保等要求也越来越高,《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3552—2018)已于2018年实施;今年8月,《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20)》也将落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千航国际 |
国际空运 |
国际海运 |
国际快递 |
跨境铁路 |
多式联运 |